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一场“事故”到一个故事的艺术思考从一场“事故”到一个故事的艺术思考 蒋应红 汪泉作为出版人,策划出版了很多文学精品力作,如《大漠祭》《猎原》《敦煌不了情》《战马之歌》等,这些作品至今为读者喜爱。从其创作的长篇小说《在沙尘暴中呼吸》、《西徙鸟》、《白骆驼》、《枯湖》以及多部影响良好的中短篇小说来看,他绝不仅仅是一个“替别人做嫁衣”的图书的“搬运工”。他在编辑、策划出版作家作品的同时,也训练了自己敏锐的艺术审美力和准确的思想表达力。这是他进行文学创作的基础。 检视汪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不难发现,其前期的作品关注的视域主要是家乡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深刻之处就在于,在作家营造的艺术世界中,汪泉敏锐捕捉到这种“影响”带给人们心理上的变化以及由此而展开的对人性的诘问和质疑。我们坚信,这些作品完全有能力成为生态文学理论讨论的文本。 近期出版的长篇小说《随风而逝》则完全是一部“偶然”之作。这部作品虽然以汪泉亲历的一场自己外甥在矿难中牺牲的事故为背景展开叙事,但没有降格为自我悲愤情绪的宣泄,也即没有将文学当做发泄自己私欲的工具。这是对文学本身的尊重,也是这部作品能经得住研读的重要原因。在收敛的情绪中,汪泉将肺腑之痛渗透进故事的讲述中,将生活“悲情”转化为审美悲剧,在哲学意义上对人性、生命等命题进行了反思。 其实,在古今中外的叙事性作品中,优秀的作品在主题上大多都在阐述着悲剧的审美意义和现实价值。因为只有悲剧才能促使人们对所处的现实世界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诠释,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悲剧可以唤起人们悲悯和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以净化,获得无害的快感,从而达到某种道德教育的目的。 汪泉是怎样将这场悲情“事故”上升到悲剧故事的呢? 这部作品从一场矿难写起,聚焦矿难的视角是两个“舅舅”:靳凯的“舅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舅”和王筱的“舅舅”。靳凯“舅舅”的身份是事故的发生地大沟矿的矿长,而王筱的“舅舅”则是省城一家知名文化企业的职工。两个视角牵引出两条主线,在故事的进展过程中,这两条主线并行不悖而又相互辉映。在“事故”的内外视界上拓展了艺术空间,提升了作者对这场“事故”的艺术表现力。 首先,我们从靳凯的“舅舅”这个线索来看。靳凯的“舅舅”刘桐作为一矿之长,在这场事故中始终处于权力关系的重要环节上。作者设置这样一个人物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事故”的内部视角来展现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