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体验,让习作从此欢乐起来体验,让习作从此欢乐起来 在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常常听老师们议论“作文课难上啊”诸如此类的话语。是啊,由于农村大多数学生视野较狭窄,平常阅读量不大,词汇量贫乏,那写起作文来就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孩子们一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二是不知道怎么写。提笔作文,言之无物,不是三言两语就是东拼西凑,遣词造句拖泥带水,表达不清。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索性找本作文选,直接抄袭,生搬硬套。老师若不指导学生去模仿例文,学生自己一抄一仿,难免成了囫囵吞枣的通病。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们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体验习作中的欢乐呢?这是许多语文老师都感到困惑和值得探究的问题,本人着手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无论是学习课本知识还是写作文,都不能脱离生活。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很难一眼就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特点。怎样观察生活,对小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出现不同的视觉形象。我们一定熟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所说明的深刻哲理。我们也许还记得《画杨桃》这篇课文吧,课文中的“我”由于与同学所处的角度不同,把杨桃说成是三角形。所以,为了全方位、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就要求同学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小学的时候,想了解小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老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装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个星期。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二、注重整合,在课程中挖掘素材 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强语文学科向外辐射的张力,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