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1 页,总20 页 2020 年 江 苏 省 普 通 高 中 学 业 水 平 合 格 性 考 试 历 史 试 卷 ( 一 ) 一 、 单 选 题 ( 本 大 题 共 38 小 题 , 共 76 分 ) 1. 《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2. 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齐国开国国君、齐文化奠基者。姜太公后裔代表每年到齐国故都山东临淄参加纪念姜太公诞辰祭礼。姜太公后裔的祭祖活动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相关(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3. 《左传·僖公》记载:“冬,(鲁禧公和晋文公等)会于温,讨不服也。卫侯与元咺(卫国大夫)讼……卫侯不胜……元咺归于卫,立公子瑕。”材料表明( ) A.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 B.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 C.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强化 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4.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指篡政的乱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淳于越这一言论的意图是( ) A.普遍推行郡县制 B.实行三公九卿制 C.恢复宗法分封制 D.用权术驾驭大臣 5.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6. 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 ) A.太尉 B.廷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 7. 据《汉书》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知有啬夫而不知有郡县。这体现了( ) 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 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 C.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 D.啬夫由中央任命 8.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两个“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