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 (1906 ~1932) ,福建闽侯人, 1924 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28年秋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翌年返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 后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 文学活动始于大学学习期间,主要是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和写作散文。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英)《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 他的散文则从 1926 年开始陆续发表在 《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 年)和《泪与笑》( 1934 年)出版。他的散文别然总数不过五十篇, 但是另辟蹊径, 独具一格, 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著作书目:《春醪集》 (散文集 )1930 ,北新;《泪与笑》 (散文集 );1934 ,开明;《梁遇春散文选集》1983 ,百花;《春醪集》1 序2 讲演3 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4 醉中梦话(一)5“还我头来”及其他6 人死观7 查里斯 `兰姆评传8 文学与人生9 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10 文艺杂话11 醉中梦话(二)12 谈“流浪汉”13“春朝”一刻值千金14“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泪与笑》1 泪与笑2 天真与经验3 途中4 论知识贩卖所的伙计5 观火6 破晓7 救火夫8 她走了9 苦笑10 坟11 猫狗12 这么一回事13 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14 毋忘草15 黑暗16 一个“心力克”的微笑17 善言18KISSING THE FIRE (吻火)19 第二度的青春20 又是一年春草绿21 春雨22GILES LYTTON STRACHEY,1880-1932 梁遇春 资料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被忽略的角色,在短短27 年的生命里,他只给我们留下了 37 篇小品文和二三十部译作。然而,正如他在给徐志摩的悼文中所写的那个吻火者, 梁遇春留给后世的, 是一个率性而为的蹈火者形象。他对火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 因为他本人的生命也正如一团跳动的火焰,尽管最终剩下的也只不过是一点残灰,却仍然奋不顾身的投入到这场烈焰中去,从容起舞。他在《观火》中说: “我们的生活也该像火焰这样无拘无束,顺着自己的意志狂奔,才会有生气,有趣味。我们的精神真该如火焰一般地飘忽莫定,只受里面的热力的指挥,冲倒习俗,成见,道德种种的藩篱,一直恣意下去,任情飞舞,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