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农村那些驴事农村那些驴事 余新国(河南)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柳家湾还处在大集体时代,那时生产队有个饲养员叫柱子,他其貌不扬,老实巴交,三十多岁了还没成家。但柱子是个饲养牲畜的好手,生产队三十几头牛和一头公驴,就他一人饲养,却把这些牲畜个个喂养得膘肥体壮。 那时候,牛主要用来耕地,而那头公驴,就是专门用来拉磨的。村里谁家要是磨面,事前到柱子那里说一声,柱子会尽力安排的。可全村三十多户人家,驴却只有一头,再加上驴生病和天下雨等其他因素,用一次驴至少要等一个多月。正是这个缘故,凡轮到自家用驴时,总是想方设法让驴走快点,争取多磨些面。 这天下午,终于轮到春花用驴了。春花的丈夫半年前遭遇车祸而亡,留下三个可怜的孩子,大的十一二岁,小的刚会走路,生活十分艰难。可春花是个刚强的女人,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过日子,虽经济拮据,却从没在大众面前掉过眼泪。 话说春花从柱子手里牵走了驴,到了磨坊,她麻利地给驴子戴上眼罩,套上磨架,吆喝一声,驴便“噔噔噔”地绕磨走了起来。春花一边侍弄着石磨上的粮食,一边吆喝着驴,忙并欢乐着。 一晃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正当春花瞧着磨出来的白面暗自兴奋时,驴却放慢了脚步,十几分钟后,干脆停下不走了。接下来,不管春花怎样吆喝,甚至用枝条抽打驴的屁股,驴就是不走。莫非驴生病了?春花赶紧叫来柱子,柱子摸了摸驴的头,拍了拍驴的身,说,没病。 春花皱着眉头问:“那它为啥不走呢?”柱子没好气地说:“我咋能知道?要问你就问驴吧。”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天渐渐黑了下来,眼看粮食只磨了一半,下次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春花一着急,一向刚强的她竟“哇哇”哭了起来。邻居们听到哭声,纷纷赶了过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来,当弄清缘由后,大家齐上阵,男子汉帮忙推磨,女人们用箩筛面,忙碌了几个小时,总算把该磨的粮食都变成面了。这时候,春花的脸上才展露出笑容。 晚饭后,正当柱子躺在床上美滋滋地哼着小曲时,有个人也不敲门就直接闯了进来。柱子一看,是三叔。三叔是生产队队长,在当地呼风唤雨,说一不二,柱子既崇拜他,又怕他。 三叔瞥了柱子一眼,直截了當地问:“驴今日为啥不拉磨?”柱子不敢正视三叔的眼睛,低着头说:“我也不知道呀,可能是生病了,也可能是有意欺负一个寡……寡妇。” “胡扯!”三叔用旱烟袋敲了敲桌子,“老子刚才去饲养棚看了看驴,它正欢实地吃草哩,没有一点毛病。”缓了口气,三叔抬高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