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初中数学课堂设问重在对学生思考起引导作用初中数学课堂设问重在对学生思考起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老师的核心任务. 在当前“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里,引导学生思考是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学习,让学生通过思考达到对数学知识、方法的理解,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思维层次的有效手段. 这里的“学为中心”指的是以学生及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老师要组织、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 因此老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引导学生边学习、边思考,尝试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为学生自主地学、理解地学设计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思考. 笔者在近两年里,着手开展“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讨论,在讨论中初步归纳整理了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设计策略,现整理成六个方面和同行们探讨. 一、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忆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假如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因此,在新知识学习前,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和经验,是十分重要的. 引导回忆不能简单地用“我们上节课学过什么?小学时学过什么?”或者简单地复述概念、法则等,而是要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知识的生长点上用适当的问题唤醒旧知,包括相关的知识、讨论方法、学习策略等. 案例 1:在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2. 1 有理数的加法”第 1 课时教学时,可以设计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性思考. 1. 七(1)班进行科普知识竞赛,将加 10 分记作+10 分,则扣 20 分记作 . 第 1 小组先后回答两个问题分别加了 10 分和扣了 20 分. 根据经验,第 1 小组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回答,结果被扣了 10 分,扣 10 分应记作 . 2. 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负方向移动 3 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向移动 7 个单位长度,这时点所对应的数是 . 上述问题 1、2 是为有理数加法的学习提供生活和数学背景,为从生活和数学两个方面归纳、抽象加法法则进行铺垫. 其中问题 1,一方面让学生回忆负数的意义,另一方面回忆生活中进行加减运算的经验. 问题 2,引导学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