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剪绘人生路,情系石库门剪绘人生路,情系石库门 打开文本图片集 黄昏时分,爷爷给小孙孙讲完故事,抱着他去弄堂口等候下班回家的爸妈 ;天井里,炉子已经生好了,奶奶在厨房里忙什么呢?二楼厢房窗口伸出的竹竿上晾晒着自家腌制的咸菜;一黑一白两只小猫一卧一跑……给无人的天井增添了些许温馨。 远处,外滩的钟声一声一声传来。房间里,留声机放出依依呀呀的音乐。女人们摇着扇喝着茶,在麻将桌上津津有味地闲聊着,桌下的猫咪睡得沉沉的……时间就这样慢慢地消遣过去,记忆却依旧萦绕在心。 阁楼中,墙上挂钟的钟摆来回摆动,蓝窗帘配着褪色的黄地板,小女孩站在板凳上,趴着栏杆吹泡泡……春去秋来,阁楼流走了多少个悠悠岁月,但流不走的是人心里那份温暖的感觉。 一 走进位于田子坊的守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只感到那浓浓的老上海石库门风情扑面而来。画家李守白先生那些描绘海上风情的重彩画和剪纸作品,使那些被张爱玲、孙树棻等敷陈了千百次的石库门浮华岁月,那沉淀着的一份份市井生活之梦,得以真实还原。那一份温热而缥缈的记忆,恰如惆怅悠远的梦境,亦真亦幻,穿越了长长的时间隧道。 一位出生于 60 年代初的画家,为什么对老上海的风情、民俗尤其是上海的石库门了解得如此自然、深透,对石库门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能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带着疑问,也带着好奇,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守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我见到了李先生。 寒暄之后,我直入主题:“李先生,你的作品很有特点,透出一股浓浓的装饰风味,体现了非常浓厚的上海民俗气息,你是如何积累那么多素材,又是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如何想到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来创作的呢?”李先生淡然一笑:“说来话长,这要从我小时候说起了。” 李守白 1962 年出生于上海,从小住在卢湾区的石库门房子里。他从 6 岁开始跟着父亲李廷益(剪纸艺术家)学习绘画和剪纸。父亲对其要求甚高,要他每天早上带着弟妹到弄堂口去写生,而且要将自己一天的生活用绘画记录下来,如同写日记。李守白每天对着里弄里各种的市井小事,要完成大量的速写作业,耳濡目染,烂熟于心。10 岁那年,他在《文汇报》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幅剪纸作品。 初中毕业后,李守白考入了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曾师从著名画家林曦明教授和中国剪纸艺术大师王子淦先生。两位大师的言传身教给了李守白深远的影响,使他的创作技巧趋于成熟,把中国画的绘画技巧与中国民间艺术的表现技法融会贯穿。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