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地铁 1 号线的北京故事地铁 1 号线的北京故事 长安街在上,一号线在下。上面 8 条车道,灯火通明,横贯北京东西,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街道。而地表以下则以 3 分钟一班的车次,45 年不变的路线,每天穿过 31.04 公里,把约 150 万人运到 23 站点,那相当于北京常住人口总量的 1/13。 在长安街与一号线之间,隔着一层 80 厘米~100 厘米厚的防爆层。600 年前,朱棣在建造北京时,在承天门前修建了这条街道,清朝时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渐渐地,从东起东单牌楼,西至西单牌楼,围起了老北京最早的商业街区,也成了最早长安街的雏形。随着北京的不断扩延,这条街道向东西两侧不断延长。 从东单向东,一路出建国门,过永安里,至国贸 CBD 商区,写字楼越来越多,银行家、投行经理、石油公司高管、律所合伙人……世人眼中的精英和塔尖群体沿着长安街沿线一路向东聚集。楼也越来越高,地价、房租也一路飙升,那代表着名望、财宝、技术精英、年轻白领、富足人群。 “东富西贵”,是很长时间以来流传在北京民间对人群的阶层划分。复兴门一带新改建的金融街,是西边唯一的金融机构;再往西的木樨地,那里是财政部和计委所在地,首都博物馆和中科院也坐落在这里。沿长安街继续向西,是军事博物馆,一路下去,浓浓的府院气息迎面而来,路经公主坟、万寿路,这是全中国的军事中心,军队司令部所在地。而再往西就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公墓以西就到了石景山区,那里是首钢老家属聚集地,北京从军政要地转入老工业区。 沿着一号线一路往西,眼看着人们的鞋跟越来越低,同是白领,这之间却有着微妙的区别。 因为跨度太大,而每个站点的位置都有它“显赫”的出身,这使得站点本身似乎带上了某种隐喻,成为了某个阶层、某种生活的入口。当你走出自己那一间群租房,在四惠排 30 分钟的队,被人群推着、搡着扎进地铁时,你是那个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挣扎在北京的北漂;而当从国贸下车,一身风光,进入以青春、聪慧或底线换来的写字楼的一个位置时,你是中国中心的最贵写字楼里的一名立足者;当你苦闷地在北京做着一份无聊的体制内工作的工作时,或许若干年后伴随着缓慢的升迁你能换来一个真正属于这个城市的身份。 同在这条地铁上,从不同站点进出的可能是如此迥然不同的人群,他们带着各自的人生经验和生活体会融入了偌大的北京之中。他们从全国不同地方来到北京,抱着不同的目的,通过不同路径,以不一样的代价,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