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 0 1 学前比较教育 绪论 一、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 (一)比较教育学的形式和发展 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于 1 9 世纪初叶。 1 8 1 7 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书,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学这一概念。 朱利安以此书奠定了“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 在整个 1 9 世纪,比较教育研究可以说实际就是外国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基本上是以“输入”别国的教育制度、政策、措施和经验等 为使命的。 英国教育家萨德勒在主持英国特别调查报告期间,指导发表了《教育问题专题报告》详细描述了外国教育经验,分析教育文化背景,之处教育的发展趋势。他还提出民族特性的概念来说明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并且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 2 0 世纪初,比较教育的研究重点从笼统的访问和借鉴,转向分析决定各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因素。届此,比较教育正式成为教育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其中,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工作功不可没。他在 1 9 3 3 年发表的《比较教育》一书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也是比较教育作为跻身大学氛围中的一个学术探索领域的开始。 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受三个主要目的的指导: 第一,“报导——描述”目的。 第二,“历史——功能”目的。 第三,“借鉴——改善”目的。 与康德尔同时的较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德国的施奈德和英国的汉斯,他们的比较教育观点基本一致,都是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这种方法被称为“因素分析法”。 汉斯在 1 9 4 9 年出版的《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一书中,分析决定各国的教育的因素有三:一是自然因素,其中包括种族因素、语言因素、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等;二是宗教因素;三是世俗因素,其中包括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民族主义等。 1 9 8 9 年,罗索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比较教育课。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比较教育学科持续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1 、国际教育组织相继成立,活动频繁,成果显著; 2 、各国的比较教育刊物相继创刊; 3 、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和观点多种多样。 中国比较教育学家顾明远等人认为:“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为本国教育的借鉴的一门学科。 我们认为,学前比较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