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林崇德”胡卫平 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西安 710062[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以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为基础,着眼于课堂教学中的思维 j 舌动,意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包括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和使用迁移四个方面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突出知识形成过程,联系已有知识经验,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训练思维品质以提高智力能力,创设良好教学 t 青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七个方面的课堂基本要求;同时,还强调了在教学活动中“双主体”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倡导师生的课堂互动。32 年的中小学教学实践,特别是近十年的“学思维”活动课程实践表明,思维型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激发课堂的思维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词]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实践[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09(2010)01—0029—08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我们基于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经过 32 年的中小学教学实践,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一、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核心活动教学活动是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有机统一。对于学生学的活动来讲,不论是明确学习目的、感知学习材料、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学科方法、迁移运用知识、反思学习过程,还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其核心活动都是思维。对于教师教的活动来讲,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反思教学过程等,核心活动也是思维。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Kuhn,2005;Venville.Larkin,Roberts。n,&Fulham,2005),科学的教学理论都将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思维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对此,中外许多学者都有所论述。杜威(J.Dewey)提出了“反省的思维的分析”(赵祥麟,王承绪,1981)并使用于教学过程,从而形成了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从情景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这是一种“从做中学”的教学步骤,在“做”中思维,通过思维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