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编制人:编制单位:审核人:系部主任:编制日期:一、课程基本情况 1二、课程概述 1(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1(二)课程基本理念 1(三)课程设计思路 2三、课程目标 3(一)知识目标 3(二)能力目标 3(三)素质目标 4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4五、课程内容标准 4(一)课程总体设计(课时分配表)4(二)项目(单元)设计 5六、课程实施建议 12(一)教学组织实施 12(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2(三)师资条件要求 12(四)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12七、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3(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13(二)网络资源建设 13(三)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3八、考核方式与标准 13九、说明 14大学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开课系别基础部授课学期第一二学期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层次专科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考查课程学分4总学时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前导课程后续课程适用专业所有专业二、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大学语文是当代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重要的工具课。它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厚德崇信、博学尚技”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本学科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