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概述】《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第六课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 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 集中研究水在融化、 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 ”的概念。本单元共 7 课时,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 “温度和温度计 ”“测量水的温度 ”(第 1 课和第 2 课),主要培养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认识到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第二部分:逐步观察研究物质(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第 3 课-第 7 课)。第 3 课、第 4 课“水结冰了 ”“冰融化了 ”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第5 课、第 6 课“水珠从哪里来 ”“水和水蒸气 ”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 第 7 课“水的三态变化 ”则让学生自主探究水在气态和固态之间怎样变化,并总结概括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本课作为单元第六课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由于温度变化,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及 “杯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 ”的探究学习。本节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通过对“水哪里去了 ” 、“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空气中的水 ”这三部分的的探究、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水和水蒸气是如何互相转化的这个物质变化过程。【本课时在单元中的位置】本课作为单元第六课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由于温度变化,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 ”及“杯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探究学习。本节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通过 “水哪里去了 ”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然后再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 ”的观察活动,帮助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变为气态。水会从气态再回到液态吗?当水蒸气变冷后会再变成水,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凝结。当温暖、潮湿的空气很快变冷时,凝结便可能发生。为了观察这一变化,引导学生将一个大而空的杯子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当杯子里的水蒸发时,水蒸气会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