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教育学生版(2019 年 第三期·总第24 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教学设计学情分 析一、 课 程 要 求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现状及危害,知道应如何正确认识、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激发学生从自我做起,落实环保行动的积极性。二、课程内容分析本课主题为“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积极落实环保行动”,主要是从法律视角解读我国的环保政策,引导学生积极履行环保义务。本课共包括三部分: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危害;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当代中学生应如何落实环保行动。针对以上三部分内容,我先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然后让学生调查并讨论目前我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建立的法律体系,结合本地环保案例,重点介绍《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的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最后,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积极履行保护环境的法定义务,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三、学情分析1. 学生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环保问题已有一定的认知,但是,他们对这方面的法律认知还不够深入。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涉及了一些环保教育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大多都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特别是对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内容还未曾提及。2 . 情感与行为的矛盾人们都喜欢干净、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时时处处去维护、营造这样的环境,不加注意就很容易成为生态环境的污染者和破坏者。情感和行为的背离时有发生,因此在环保问题上,我国普遍存在着口头上的“巨人”和行动上的“侏儒”的情况。周成教学天地1 43 . 实践上的矛盾正如前文的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依法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更不要说具备保护环境的意识与积极性了,因此这方面行为亟待强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表现及其危害;知道我国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法律制度;提升利用互联网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能够进行积极的思考、分享和展示。二、过程与方法课前通过分组,让学生搜集并整理资料,从而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课堂中,通过案例分析、连线活动、法律链接、时政学习等方式,帮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