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教案 枣庄学院 文学院 08 本一 阚璐璐 一、教学目标: 1、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体现的优秀品质。 2、学习小说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利用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小说中利用各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语:创设情境 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很多普通人,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非凡的成就,却有着高尚的尊严与追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笔下的一位鞋匠,看看这位鞋匠有着什么样的尊严与追求。 (板书:品质) 2 、介绍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老师介绍) [明确]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y,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三十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但一直到1904 年《法利赛人》出版,才引起社会注意。1906 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 [明确] 这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写于1911 年。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品质》写于19¨年。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 3 、词语积累 沁(qìn)人心脾 鬈(quán)曲 赊(shē)账 趿(tā)拖鞋 蹙(cù)眉 褶(zhě)皱 4 、整 体 感 知 : (一 ) 同 学 们 , 大 家 都 知 道 小 说 的 三 要 素 是 什 么 ? (齐 答 [明 确 ]人物 、情 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