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附件 2: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 《数学模型》教学大纲(黑体,2号) (注:课程教学大纲一律使用 A4纸纵向排版。上下页边距各为 2.0cm,左、右页边距各为 3.0cm。章标题用 4号黑体,说明部分标题和节标题用 4号宋体加粗,说明部分内容和正文内容均用小 4号宋体。全文采用 1.5倍行距。) Ⅰ、课程概况(黑体,四号,以下同) 英文名称: Mathematical Model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后续课程: 总学时数:54学时 理论学时:54学时 实验学时:0 学时 课外实践: 0学时 学 分:3学分 课程类型:专业课程 适用专业:生物统计 (注:存在先修及后续课程,请务必书写;课程类型是指通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指定选修课程等) Ⅱ、课程简介 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明确本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及在课程系列中所处的位置;明确本课程对知识的基本要求,以及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分工与衔接;明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字数控制在 300字之内)。 《数学模型》是一门数学艺术课,旨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同时借助数学类软件(如Matlab, Mathematica , Lingo/Lindo , SPSS, SAS等)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并最终寻求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建议或者实施方案。容知识性、启发性、实用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意识,要求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唯唯是”,打破思维定势,拓宽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 课程的目标定位于“如何应用数学知识为本专业服务”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学建模能力,能够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去分析和解决较简单的专业或者实际问题,同时,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升,以期为培养合格甚至出色的“生物统计工作者”插上一个有力的翅膀。 2 2.教学组织与方法:(对本课程采用何种教学方式、使用何种教具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等)。本课程内容完全不同于其它课程,其要完成的作业也绝不是简单地将现成的定理、公式套用即可,相反,作业(小的 paper)题目的内容、形式各异,因此本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并有较强的动脑、动手能力。采用案例分析(case study)的学习方式,教学形式主要是讲授、课堂讨论和小组发言相结合,教学方法则是以启发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