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离辐射对骨的作VIP免费

电离辐射对骨的作_第1页
1/11
电离辐射对骨的作_第2页
2/11
电离辐射对骨的作_第3页
3/11
电离辐射对骨的作用杨巍•骨是放射不敏感组织,在急性和慢性放射病时,长期不见明显变化。•但远期后果却常可发生病理性骨折。日本原子弹爆炸受害幸存者中就有4%并发骨折。骨的放射损伤可概括为•骨生长障碍、•骨变性(bonedegeneration)•骨肿瘤(bonetumor)形成3种病变。•生长障碍•生长期中的骨骺软骨对射线较敏感,尤以骨骺后部更为敏感。•600~1200rad照射后,可形成软骨板损伤,软骨细胞数量少,基质相对增多,软骨小梁排列不整,骨髓退化,骨生长较正常慢。•1800~3000rad照射后,软骨细胞变性、坏死,排列不呈正常柱形,生长停顿。•骨变性、骨折•成人若受较大剂量照射后(3000rad以上),可见外骨膜基层增生,在内骨膜及Haver氏管周围幼稚骨原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增加。•骨细胞的增多现象是病理性的。虽然一时成骨细胞增多,但大多发生了核固缩,细胞界限也不清晰。•随后骨坏死过程加剧,出现灶性骨坏死,常在5000rad以上局部照射后6个月至15年中发生,以后坏死骨组织周围产生肉芽组织。•当此病理骨质形成较多时,局部骨结构发生改变,形成畸形骨,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该部位易发生感染,形成骨髓炎。•三、骨肿瘤•在大剂量放射治疗后发生的骨肉瘤,局部照射量均高于1000R。•照射与骨肉瘤的时间间隔变化很大,短者4年,长者可达42年,其中73%的病例间隔时间小于15年,平均为11年。•Joblon(1972)报告,1950—1970年间原爆幸存者终身随访病例中,死于骨肉瘤数为23例。在同样原爆幸存者的剂量范围内,诱发骨肉瘤的危险性的程度低于白血病。•胫骨放射性损伤病理学改变的实验研究60COγ射线照射后3周骨细胞组织学观察照后12周骨细胞组织学观察照射后1周见有骨细胞呈点状坏死;3和6周,骨外膜血管明显扩张,纤维组织增生,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图1),骨细胞点状坏死明显增多,第12周,骨膜内及骨基质内的小血管数目明显减少;基质水肿,骨细胞呈明显变性坏死(图2);24~52周,骨细胞的坏死表现为灶性坏死。致伤后1~6周,受照局部骨代谢活跃;而后受照骨局部血液供应与代谢均低于对照侧,至52周仍未恢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电离辐射对骨的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