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的患病率显著上升:•1、超声技术的进步——微小甲状腺癌早起即被检出。•2、传统观念认为:基因突变、既往射线接触史、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过度表达等。•3、新观点:日益增加的肥胖患病率与各类实体瘤存在相关性(包括甲状腺癌在内)。肥胖与甲状腺癌的病理分型•并非所有甲状腺癌分型均会因为肥胖而发病率增加。挪威、美国的研究支持体重指数与乳头状甲状腺癌和滤泡状甲状腺癌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且对女性患者更为明显,但甲状腺髓样癌患病风险却与之呈负相关。挪威的研究未提及体重指数与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相关性,而美国的研究提到由于未分化型甲状腺癌例数有限,故未能发现两者间的相关性。肥胖与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体重指数与肿瘤的进展和分期密切相关:病态肥胖的患者处于Ⅲ期或Ⅳ期几率更高;且肿瘤体积一般较大。•而对于体重指数是否与甲状腺癌的侵袭能力、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复发相关,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肥胖与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分子因素•1、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长期的肥胖,促进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而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是一种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调节细胞代谢。胰岛素可以直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也可以通过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的合成,使IGFBP的血浆浓度降低,增强IGF的活性,通过下游信号途径,发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减少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此外,肿瘤组织还可以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来产生IGF,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肥胖与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分子因素•2、TSH•血清TSH水平与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程度存在正相关性.•TSH与其受体结合可提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表达水平,并通过PI3K/AKT和RAS/BRAF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而且有研究表明TSH水平与BMI存在独立的正相关性。肥胖与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分子因素•3、炎性反应因子•脂肪组织可以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成为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等炎性反应因子的主要场所。•4、瘦素、脂联素•瘦素可通过作用于其受体,调节PTC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对于不同类型的甲状腺肿瘤细胞株,瘦素的作用可能有差异;如其可加强PTC细胞的迁移能力,却抑制未分化型甲状腺癌和FTC细胞的迁移能力。•有体外研究证实,与肿瘤周围组织标本相比,甲状腺癌组织可高表达脂联素受体,且与甲状腺包膜外侵袭、多灶性和TNM分期呈负相关,因此该受体的高表达可能有助于改善肿瘤预后。肥胖与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分子因素•5、雌激素•超重和肥胖的女性,过多的外周脂肪芳香化增加了雌激素水平,极易超过雌激素的负荷阈值,进而诱发免疫功能失调,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和过度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雌激素通过α受体诱导癌细胞自噬,进而促进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磷酸化以及PTC细胞增殖。肥胖与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分子因素肥胖与甲状腺癌相关的基因肥胖与甲状腺癌相关的信号通路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