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三维油藏地质建模的原理和方法现代油藏描述以建立定量三维油藏地质模型为最终目标。 这是计算机技术在油藏描述中广泛应用的结果,也是提高油藏模拟和开采动态预测精度的要求。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质和数学更进一步的结合,以及地质工作本身向定量化的深入发展,使过去只能以各种二维图件来表现油藏地质面貌的传统地质工作方法已逐步被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和显示三维的、定量的地质模型所代替,各种建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不断地问世,成为近十几年来油藏描述向油藏表征推进的主要标志。一、油藏地质模型的类别一个完整的油藏地质模型应包括:构造模型:油藏构造形态及断层分布;储层模型:储层建筑结构及各种属性的空间分布;流体模型:储层内油气水分布,即各种流体饱和度分布和流体性质的空间变化。根据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任务,对油藏地质模型的精细程度要求不同,依此通常可以把油藏地质模型分为三类。概念模型:把所描述的油藏的各种地质特征,特别是储层,典型化、概念化,抽象成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模型。只追求油藏总的地质特征和关键性的地质特征的描述,基本符合实际,并不追求每一局部的客观描述。这祥的地质摸型可供研究油田开发中的战略指导路线,或进行开采机理研究。静态模型:也称实体模型,把所描述的油藏地质面貌,依据资料控制点实测的数据,加以如实地描述,并不追求控制点间的预测精度。建立这样的地质模型必须有一定密度的资料控制点-- 井网密度, 才有意义。一般是开发井网完成后进行,为油田开发早期生产服务,过去油田实际应用的静态资料即属这一类型。预测模型:预测模型不仅忠实于资料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而且追求控制点间的内插外推值有相当的精确度,即对无资料点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实际上这是追求高精细度的油藏地质模型,一般为二次采油中后期调整及三次采油实施所需求。依据油藏描述规模的地质模型分类。为配合油藏模拟进行不同开发问题的研究,实际工作经常需要建立不同规模的地质模型,常用的有:①一维单井地质模型②二维砂体剖面模型③二维砂体平面模型④三维砂体模型⑤二维层系剖面模型⑥三维井组模型⑦三维油藏整体摸型⑧二维层内隔层模型⑨三维层内隔层模型二、通常的建模原理和方法地下地质工作中,油藏地质模型建模技术中的关键点,是如何根据已知的控制点资料内插、外推资料点间及以外的油藏特性。根据这一特点,建立油藏地质模型方法可分两大类:确定性的和随机性的。目前通行的软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