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当前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组织的偏差与反思当前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组织的偏差与反思 [摘要]主题教学是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结构一体化和综合化的趋势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幼儿园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编制中普遍采纳的一种基本设计思路。但主题教学在实践层面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实际的困难,如缺乏整体性规划、系统性与层次性的视角等。幼儿园老师应从其内在目的性、系统设计及动态平衡等角度考虑主题教学的设计与组织,以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儿童进展的有效教学形式。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学;教学组织 幼儿园主题教学并非一个陌生的话题,特别是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发以来,很多幼儿园都开展了主题教学讨论与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探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主题教学的组织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需进一步讨论和解决的困惑与问题。 一、幼儿园主题教学之渊源与内涵 我国幼儿园主题教学的进展,受杜威的儿童经验论思想影响较大。杜威针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美国教育现状,结合其经验主义哲学,批判了当时课程与儿童、老师与儿童作为对立面存在的现状,并在消解传统儿童与课程二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与儿童以及老师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与彼此维系的关系存在,并通过经验把具有个人兴趣、完整性与生成性的儿童的生活世界与以事实与规律为核心的学科及教材联系起来。 受杜威这一有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教育界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掀起了学习杜威思想与美国教育制度的热潮。如陈鹤琴先生把杜威的思想用于改造中国传统儿童教育,并开展了实践教学讨论与探究,在课程与教材方面形成了以关注儿童的整个生活为目的、以“五指活动”为主要内容、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实施整体教学法的实践体系。“因为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所以教材也必须是整个的、互相联结的,并以自然、社会常识为中心。使得各门功课互相联成一片,整个地进行教学,从而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地教给儿童。”陈鹤琴先生的课程理论产生后,单元教学遂成为我国上个世纪20—40 年代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模式,影响遍及全国。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在《纲要》颁发后,幼儿园开始注重探究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园本课程与教学,并日益注重以综合的、整体性的视角把儿童的学习、经验、生活与学科知识有机整合,形成了幼儿园整合性课程、幼儿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