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德国出版业:外版书是软肋?

德国出版业:外版书是软肋?_第1页
1/3
德国出版业:外版书是软肋?_第2页
2/3
德国出版业:外版书是软肋?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德国出版业:外版书是软肋?德国出版业:外版书是软肋? 人们应承认这个事实:德国除出版业外,几乎所有其他领域都称得上世界出口冠军,唯独在国家图书销售上,德国是个矮子。据 20XX 年统计,来自英语母语国家的 3691 种图书被译入德国,同比仅 56 种德语书销售到英美国家。当然,这只是第一印象,情况的改善还需依托高质量的协议,并涉及经费和成功率,当然近年来,德语小说也出现过非凡的成功交易。 如去年的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作者迈克尔(Michael Wallner)的小说《四月巴黎》,由卢希特汉德(Luchterhand)出版社推出,成为博览会上的热门小说之一,销售量惊人,不仅在美英(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还在 17 个国家产生了影响。 但即便如此,人们仍认为德语外版潜力还远没发挥出来,相反有时还成为拓展的阻力。因为开发外版,首先要对美英翻译小说、市场发行趋向疲软做出适时的解释,包括所有讲英语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对其他文献和文化予以忽视的原因。所以开发外版的潜力,答案是双重的,路径有两个:美国市场和英国市场。 自成一体的美/英市场 世界讲英语的国家,尤其是美国,很大程度上不会满足市场的“自给自足”。人们通常认为:任何外书的出售原则上只会是小数目,不论来自哪国文化市场的图书,一般都限制批量购买他国图书,哪怕是欧洲市场缺少的书籍,而这抑制了阅读文化的走向。目前的事实是,以英语为主体的出版物涵盖了宽阔的领土,就像一个无穷尽的发电站,甚至可以不理会欧洲小说。人们知道谁是游戏掌控人,却也一直在抱怨这个出版巨人。 恶性循环 在德国整个公司企业,几乎都是忽视或不尊重外国版权的模式,这已得到证实,也无需假设。因德国不对外版投入经费,这或多或少切断了国际出版界这条通道。因担心成本,很多企业基本和极具成本效益的国际分代理商机构尚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未建立,因此有时权利部门的内部流动信息也被切断。德国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在忽视外版的同时,德语书也不对外卖版权。结果限制了德语资源的输出。 打破神话 恶性循环必须打破,德国著名出版社 Droemer 就曾履行了“神话”的印记。5 年前公司的计划是完全摆脱外国版权,而其附属版权主任 Renate Abrasch, 出于个人的热情和信念,开始用行动证明这个做法是错误的,并着手为财政资源奔波。首先,他按自己的意愿建立了一个严密的网络,分代理商密切关注人脉关系进入各自的领土,质疑内部信息,结果打破了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德国出版业:外版书是软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