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法概念1.工法的定义: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2.工法的特征•2.1工法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工程建设,是施工,而不是其他方面的东西。它来自工程实践,并从中总结出确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施工规律性,又要回到施工实践中去应用,为工程服务。这就是工法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所在。•2.2工法既不是单纯的施工技术,也不是单项技术,而是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综合配套的施工技术。编制工法不仅有工艺特点(或原理)、工艺程序,而且有配套的机具、质量标准、劳动组织与技术经济指标等,综合地反映技术和管理的结合,内容上接近于“施工成套技术”。•2.3工法是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总结出来的施工经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系统有大有小,工法也有大小之分。如针对建筑群或单位工程的,可能是大系统;针对分部或分项工程的,可能是子系统,但都必须是一个整体。因此,概括地说:工法就是用系统工程原理总结起来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2.4工法的核心是工艺,而不是材料、设备,也不是组织管理。•2.5工法是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经验总结,是企业的宝贵技术财富,并为管理层服务。工法应具有新颖性、适用性,从而对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有重大的作用。•3.工法与施工(技术)方案的关系•工法与施工方法是同义词,我们平常所说的施工方法仅是对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一种泛指,工法则要求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强调必须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这是对施工规律性的认识和总结,而且还要在企业标准中赋予一定的位置。因此,仅用施工方法来表述工法就显得不够完整、不那么确切了,工法与施工方法在词义上是相通的,而在含义上又不完全相同,两者不可随意取代。•其次是工法与施工(技术)方案,既有相同性、也有差异性。工法与施工方案都是针对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技术问题的具体方法,所不同的是:工法是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施工规律性的综合体现,在施工之后形成。施工方案则是针对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法,它来自过去工程的实践经验,一般产生在新的工程施工之前。施工方案经过工程实践之后,通过再认识也可以总结形成工法。•4.工法与施工组织设计的关系•工法与施工组织设计,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工法是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为积累施工技术编制的通用性文件,而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具体工程的施工管理编制的指导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工程概况、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安排及网络计划、施工总平面图与临时设施计划(包括水、电、气管线)、施工机械设备及脚手架模板等的使用计划、劳动力调配计划、质量安全保证措施与降低成本措施等,其大部分工法文件中都没有。组织设计中的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可以采用已有的工法成果,这就是工法可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标准模块,从而简化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但是,工法不能直接取代施工组织设计,也不能取代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方案。•5.工法与规范、规程、有关技术标准的关系•工法是属于企业标准范畴,是企业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法的编制,要以规程、规范为依据,工法中采用的数据一般也不应与规范、规程相矛盾。当有足够根据与规范、规程不一致时,也需经有关主管部门的核准。•工法和工艺标准、操作规程虽然都属于企业标准,但服务层次却完全不同。工艺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操作者必须遵守的工艺程序、作业要点与质量标准,而工法是企业的高层次标准,为管理层服务。•6.工法与技术专利、诀窍的关系•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编写工法会不会泄露技术秘密?只要处理得当不仅不会泄密,而且还会提高企业的声誉,更有利于企业的竞争。凡涉及技术秘密方面的问题,将严格按照知识产权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工法编写时可能会遇到技术秘密方面的内容,作者可巧妙地予以回避,使读者能轮廓地了解工法的大致内容,但不一定能真正掌握机密的核心,有的工法中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