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把中华文化习养融入日常学校生活

把中华文化习养融入日常学校生活_第1页
1/5
把中华文化习养融入日常学校生活_第2页
2/5
把中华文化习养融入日常学校生活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把中华文化习养融入日常学校生活把中华文化习养融入日常学校生活 打开文本图片集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最重要的一个课题。我们的做法是,以教育部重点课题讨论为引领,启动实施“中华文化习养项目”,取得了一定实效。 我们通过构建“经典、人物故事、礼仪、书法、武术”五学并举的课程体系和内化于心养成、外化于行习养、日常生活习养、地方特色文化学习四条实施路线图,整合国家课程,建立起经典诵读吟唱、传统国术训练、生活实践教育等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课程体系,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进展和老师心灵成长。 把经典诵读与人物故事修习融入国家课程体系 学校将童蒙养正经典篇月、人物故事、文学经典篇目进行了整体规划,使每一位老师明确文化修习的具体任务和目标。这一规划是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价值教育校本化讨论》总课题组关于“五学并举”课程指导科目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老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而制定的。在经典之外,学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增加了文言名篇的内容,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涵养,学习、感悟古人的文化价值,启迪学生心灵。具体规划安排见下表。 从当前中小学的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科目设置和课时要求来看,将如此多的传统文化篇目学习内容再另行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确实很困难。怎么办?只有将中华文化习养的内容与国家课程有效整合,紧密地融为一体才能落实。 我们的策略是,通过实施“课程与教学一体化改进”,即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与学情强化课程整合,将文化修习内容无缝对接到国家课程体系中。如上表中的文学类文言经典篇目以及《诗经》《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千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字文》《史记》选篇等与语文学科整合为“语文+文化”,在语文学科中每周拿出一节经典诵(阅)读课,由语文老师负责落实。而德育价值突出的经典如《大学》《中庸》《论语》《弟子规》等篇目则与道德与法制(品生、品社)学科整合为“品德+文化”,由品德老师负责落实。 人物故事修习旨在更好地传承文化价值和立德树人。只有将人物故事的精神、文化与道德价值讨论清楚,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把握要领,如—二年级注重孝道传承,注重培育孩子细心观察、坚忍毅力的性格品质,我们把二十四孝故事、《精卫填海》《铁杵磨针》等成语故事与课本人物故事《数星星的孩子》等进行了整合。 这方面的内容选择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当前小学课程教材,即由各年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把中华文化习养融入日常学校生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