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拍小动物的张耳拍小动物的张耳 璞生 朝阳洒金般让清晨的水面多了不少温暖,晨雾与晨光的舞蹈为北京一处宽阔的水面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正如那随风轻舞的芦苇不时还奏响着“天籁舞曲”,千百只水鸟则是尽情展示着高飞的舞姿……作为它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摄影师张耳,早已不知道此时是第多少次与鸟们一同分享这样颇具“野味”的北京晨景了。 北京小子与“动物世界” 从延庆野鸭湖、密云水库到顺义汉石桥湿地,几乎北京的每一处湿地、湖泊都留下了张耳的身影。他拍摄的《春之物语》与《漂亮的野鸭湖湿地》两部短片,还获得 20XX 年与 20XX 中国“行者影像节”最佳短片奖,“野生动物摄影师”“环保生态摄影家”……面对诸如此类的名头,张耳却说:“我更喜爱被人称为‘拍小动物的。” 孩提时的张耳,住在母亲校办工厂职工宿舍。古老的院子曾经是一处拥有百年历史教堂的一部分,百岁古树、中西结合的建筑、幽深的院落成为张耳的童年乐园。记忆中,看着大人们举着长长的竹竿,粘躲在叶子中间的季鸟儿,甚是艳羡。自己虽然没有胶,更举不动高高的竹竿,索性趁着大人不在的时候,偷偷爬上高大的树木,亲手捕捉这些枝头的“歌唱家”。因为是徒手,所以更多了不少亲热接触,也增加了很多观察机会。声音是从哪里发出的?透明的空壳曾经的主人是谁?油炸过的季鸟猴儿怎么成了大人们下酒的美食?后来,水闸口的水蛭、青蛙、小鱼……也会成为张耳观察自然的途径。 因为挚爱,张耳上大学自己选择了兽医专业,就是为了走进动物的世界。 乐享“枣核人生” “人活在世,人群就像枣核一样,两头尖中间大,混出来的和混得差的就像两边的尖头儿,而大多混混沌沌过日子的,就是那大圆肚儿。所以有个爱好不容易,既然爱就好好坚持,总有混到那尖儿的一天。”姥爷曾对他说过的话,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张耳至今记忆犹新。 大学毕业后,张耳被分配到北京动物园成为了一名兽医。当时北京动物园的职工结构还属于老同志多,急需具有高知识水平新生力量的局面。根据惯例,每位新入职的员工不管你日后从事什么专业,都要经过一年的实习期,进入一线去饲养动物,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 饲养动物是个苦差事,正如当下的网络热词——铲屎官。当时动物园根据不同动物被分成了 52 个班组,实习者轮流到不同班组进行一线饲养工作。在别人眼里又苦又累的活,在张耳眼中却成为“香饽饽”,用他的话说,一年实习期他觉得太少了,每个班组实习一周,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