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四个关键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四个关键 王伟 基层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线,也是扎实推动复工复产复学的第一线 ,是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关键所在。当前,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疫情反弹的风险始终存在,基层治理在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的同时,做到协同防控、依法防控,显得尤为必要。 疫情冲击下,基层社会治理暴露的“短板” 应当看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基层在防控疫情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危机应对和处置过程中,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短板”和“软肋”也集中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应急素养缺乏。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少数基层干部在科学素养、治理能力、应急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导致出现指挥无序、底数不清、手段缺乏、信息不畅、专业度不高等不利于疫情防控的重大问题,此类干部应对危机的素养和能力亟需提高。 二是应急制度缺失。基层应急制度缺失较多,应急预案形式化问题突出,社会常态下的工作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少数基层组织在应对危机时毫无章法,凸显了制度和预案缺失的弊端。 三是协同机制失序。面对复杂的抗“疫”形势,上下、左右、内外关系复杂,头绪繁多,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协同。少数基层组织不善于处理与各方的关系,或者更多考虑各自的部门利益,大局意识不强,难以形成有效的部门协同、社会参加局面。 四是服务意识薄弱。基层工作虽然琐碎,但关乎民生冷暖。抗“疫”关系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但少数基层干部习惯于“一刀切”处理方式,缺乏服务意识,面对人民群众差异化的合理需求,缺少温情和关怀。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也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五是法治思维缺失。法治思维是基层干部必备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是守住法治底线的必备素养。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部分领导干部存在“宁左勿右”的倾向,片面追求管理的有效性,甚至不惜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有的基层干部欠缺法治思维,无法自觉运用法治方式推动疫情防控工作。一些地方和单位制定的管理措施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法治要求,甚至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基层在紧急应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受到各方广泛关注,甚至引发了尖锐的批判。其实,无论是批判还是建议,都是出自善意,希望反思和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