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新四月,新物语新四月,新物语 蔡运磊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在与疫情抗争的日子里,总觉得这句话是最提气、最振奋的了。 可自打看了岩井俊二的老片儿《四月物语》(1998 年 3 月在日本上映)后,提气之余,整个身心犹如《老残游记》里那句:“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治愈能量 学者余世存认为,当人真正感觉自己处在自然之中,而非自然之上或之外时,才会和自然产生有机的联系。这话简直就是为岩井的这部电影量身定做的。 而当人类因为病毒不得不减少户外活动后,就已是在回馈地球了。荷兰皇家气象学院(KNMI)根据卫星数据制作的地图显示,疫情期间,整个欧洲的二氧化氮量明显下降。而最近一组卫星数据显示,自从隔离措施颁布以来,武汉和北京对流层中的一氧化碳水平已下降了 10%以上。威尼斯的河水,也因不再负载过多的游船而变得清亮,甚至游鱼细石,历历在目。 但科学家也提醒,仅指望因新冠疫情减少的排放来“治愈”地球是不现实的,要真正考察人类减少活动带来的影响还需时日。因此,在这个背景下看《四月物语》,就越发能感受这部老片儿强大的“治愈能量”了。 首先,要想治愈,必有损伤。 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下子让“万物尺度”的我们觉得渺小、脆弱不堪。 饱受疫情之困扰的我们,蓦然回首,瞥见这部《四月物语》,自然油然而生那句经典:“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奇初放芽的绿,你是……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其次,要想治愈,必有奇效。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据说岩井在创作了小说《华莱士的人鱼》后,已是 1997 年的 3 月。原来他打算休息一下,可又马上发现自己最大的兴趣还是拍电影,拍摄一部“满足情趣、十分轻松”的电影。于是,一部如散文诗般优美的《四月物语》就此诞生。 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生离死别的恩怨情仇,影片不炫技,不浮夸,只是老老实实地记录了榆野卯月在东京的平凡生活—一段朝花夕拾的时痕,一段洁白如樱的青春。 该片不皱眉、不龇牙,绝无苦大仇深之态,就像乐观、温柔的小家碧玉、邻家女孩。在大多数叙事情节里,其节奏是温婉、沉静、简洁的;必需之处,配上行云流水般明快的镜头语言和清新优美的背景乐,一如《小津安二郎全日记》中的俳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