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架起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架起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进展而进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那么怎样架起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呢?本文从比较、融入文化材料、开展丰富的活动三个方面对小学英语文化教育进行阐述。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小学英语教学 语言文化教育 一、案例重现 20XX 年 3 月 24 日 天气:晴 今日刚上课,我和学生互致问候之后,为了引出新句型,我和一位学生示范了一小段对话。谁知这个小精灵一张口就问:“How old are you?”我一愣,回答他:“It’s a secret!(这是个秘密!)”孩子们却非要我说。我一想也好,正巧涉及西方的礼仪文化,机会难得。于是我说:“同学们,问女士的年龄在西方是极不礼貌的。只有在极特别和必须得知的场合才能问,例如求职或是身份登记等情况下。”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眼神,我知道他们小小的脑瓜中并不理解问西方人年龄与问中国人年龄到底有何不一样。他们以为这和打招呼是一样的,就像问中国人“你吃了吗?”一样自然,怎么到了外国就成了不礼貌的问题了呢?我通过课后反思得出: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中是很重要的一种文化知识渗透,只有做好了这种渗透,学生才能更好、更准确地使用语言,新课标中指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在基础教育阶段中,文化意识教育是实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中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它要求老师除了进行英语知识内容的教学外,还要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素养,使学生在了解本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基础上,了解异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法律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使用,有益于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育世界意识。我们对外国的文化应注意批判地接受,老师应帮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接受并使用,从中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很好地生存与进展。 二、教学反思与分析 1.学会比较,培育多元化文化素养。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国外就有人开始着手进行外语学习中的语言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