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比较诗学不是诗学比较

比较诗学不是诗学比较_第1页
1/7
比较诗学不是诗学比较_第2页
2/7
比较诗学不是诗学比较_第3页
3/7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比较诗学不是诗学比较比较诗学不是诗学比较 关于什么是比较诗学(comparative poetics),学术界目前的看法大体趋于一致:假如说诗学是文学理论的另一种称谓,那么比较诗学则是对文学理论的跨民族、跨语言和跨文化的比较讨论。 作为一名自觉的“跨语际批判家和理论家”,刘若愚(James Liu)1975 年出版中西比较诗学的奠基性著作《中国文学理论》,他在该书的导言中明确提出了这项讨论的首要的和终极的目标:“把从悠久的而且大体上独立进展的中国批判思想传统中能获得的各种各样的文学理论都展示出来,以便能够跟来自其他传统的理论加以比较,从而有助于形成一种最终的普世性的文学理论(eventual universaltheory of literature)”。可见,比较诗学不仅是对跨越不同文化传统的文学理论的比较讨论,而且还存有一个雄伟的理想:建立一种普世性的文学理论。1990 年孟尔康(Earl Miner)出版《比较诗学》,以西方学者的身份呼应了刘若愚的讨论,他将比较诗学明确地定义为“从跨文论角度对诗学作比较探讨”,该书以戏剧、抒情和叙事文学三大基础文类为纲要,对比讨论了东西方文化中不同的文学观念。虽然作者在副标题中使用“札记”一词以表示他“并不奢望作一深刻全面的探讨”,但综观全书,处处可见作者试图建立一套“普世诗学”的愿望。泰特罗称此书为“真正的跨文化论述方面第一次着力的尝试。”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钱钟书就提出,“文艺理论的比较讨论即所谓比较诗学是一个重要而且大有可为的讨论领域。”国内随后发表的各种有关比较诗学的说法基本都沿袭钱钟书的观点,比如,陈悖和刘象愚在《比较文学概论》中的定义:“比较诗学专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讨论。”赵毅衡和周发祥在《比较文学讨论类型》中的定义:“比较诗学是对不同国家的文学理论所作的平行讨论”。后书将比较诗学更明确地归为跨文化的平行讨论类型,选取的讨论范文为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的第二章。陈跃红新近出版的《比较诗学导论》认为:“至于比较诗学,则肯定是从跨文化的立场去展开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广义诗学讨论,或者说是从国际学术的视野去开展的有关文艺问题的跨文化讨论。” 所有这些对比较诗学的看法都传递了一种共识:比较诗学的讨论对象是诗学或文学理论,讨论视域是跨文化的,讨论方法是平行讨论,讨论目标是普世诗学。无可否认,在这一共识的指引下,我们的比较诗学讨论有了一定的进展,具体地说,在中西诗学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比较诗学不是诗学比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