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后进生”转化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日益繁盛复杂,学校教育受到社会、家庭等方面影响,学校教育的难度也逐步上升,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会有一定数量的“后进生”产生,且呈增长趋势。由于家长、社会和学校过分重视优秀学生,导致教师和家长在培养优生时往往是得心应手,而在教育后进生时却经常束手无策,造成了部分后进生打架斗殴、旷课逃学;辍学回家,流浪到社会又回到学校来骚扰学校的现象,给学校、社会、家庭带来了无穷的压力和后患,也给学校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严峻现实,上级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求学校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因此,我们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如下的“后进生”转化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切实强化“与时俱进”的理念,坚持“分层次、抓基础、重建设、严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生同等重要”的思想,提高对后进生转化的认识,分析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帮教计划,通过领导带头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营造“扬正气、树新风”的氛围,帮助他们真正成为尊师守纪,助人为乐,热爱科学,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后进生转化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领导,学校将成立后进生转化工作领导小组,由陈旭阳校长担任组长,庄榕江书记、施航平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政教处主任胡荣坤、保卫科长何为农、三个年段长及全体班主任和心理教师。领导小组每学期初要组织教师制订后进生转化计划,并及时协调解决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期末要进行总结交流。 三、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后进生行为的形成是相当复杂的,其环境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包括同伴群体及各种大众传媒)等方面,而家庭教育是基础因素,学校教育是重要因素。 1 、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家庭的不良教育与不良环境是学生落后行为形成的基础。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不良行为,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良的家庭教育严重影响学生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的家长对子女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