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海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实践性研究——以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会话华语1》为例 - 汉语言文学海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实践性研究——以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会话华语 1》为例苏琦(SAW JEE)李柏令摘要:在国别化汉语口语教材的编写中,实践性原则是最重要的编写原则。本文以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汉语教材《会话华语1》为例,通过教材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手段, 考察了马来西亚汉语口语教材实践性的表现,并为今后的教材编写和修订提出可操作性建议。关键词 :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会话华语 1》华语教材实践性一、引言教材在课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地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内容。李泉( 2006 )曾把汉语教材编写原则总结为针对性、实践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等 4 个方面。其中实践性是指: 1.教材的所有内容要与教学对象的需要相适应; 2.语言技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习得和牢固地掌握。我们认为,口语课作为专项技能训练课, 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运用课程中学过的内容。 因此在口语教学中, 实践是最重要的; 对口语教材来说,最重要的编写原则就是实践性。尤其是在国别化教材的编写中,实践性应该看作与针对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紧密关联的最重要的编写原则。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文化的国家,其中以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为3 大种族。马来西亚以马来语为国语, 马来语和英语为官方语言, 但也鼓励不同种族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 以促进不同种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华语非母语者学习华语2 / 9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日常社交生活中与华人交流。因此,华语教材的实践性越强,与教学对象的需求和教学目的结合得越紧密,其针对性也就越强。 而且,教材的实践性越强,其内容越贴近日常生活,也就越能提高它的趣味性。最后,教材的实践性越强,越能促进学习者的华语习得,也就越能体现它的科学性。因此,本文从实践性入手,对马来西亚华语教材的编写原则进行初步研究。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University Technology Mara,UiTM )是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在马来西亚12 个州设有 17 个校区,是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大学。该校自 1956 年建校以来, 就一直设有面向以马来人为主的华语非母语学生的华语选修课,至今已有近60 年的历史,目前每个学期选修华语口语课的学生至少达到6000 ~7000人①。该校原使用《华语》为本科生华语口语教材,但自本世纪初以来,开始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