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流脑疫情分析

流脑疫情分析_第1页
1/4
流脑疫情分析_第2页
2/4
流脑疫情分析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流脑疫情分析流脑疫情分析 流脑疫情分析 分析成都市 1950-2024 年流行性脑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究有效控制流脑暴发及流行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纳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 1950-2024 年,全市共报告病例 19119 例,死亡病例 1004 例;1950-1982 年间,平均 5~7 年发生 1 次大流行,1983 年以后无明显周期性,1990 年以后发病率降至 0.5/10 万以下。全市 20 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以双流县、金堂县、金牛区、成华区等发病病例较多;各年 2~4 月发病例数占全年发病总例数的 75.89%;年龄组发病数前 3 位分别为 15~19,10~14,6~9 岁组,分别占总发病例数的 16.21%、15.02%、13.83%,农民发病最多占 34.11%,其次为学生占 28.04%,第 3 位为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共占 23.36%。结论 1950-1982 年流脑的流行具有周期性,平均 5~7 年发生 1 次大流行,1983 年后,流脑呈高度散发,改变了流脑流行的周期性规律,且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可看出我市流脑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流行的隐患,应针对薄弱环节,以加强监测为主,掌握流行动态,辅以疫苗和综合防治可能出现的流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在化脓性脑膜炎发病中居首位。在没有实施计划免疫之前,具有流行强度大,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我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接种 A 型流脑多糖体疫苗后,流脑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但近年来 C 群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脑时有发现[2],发病呈不稳定状态①。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地区流行趋势,制定更好的防控策略,现将 1950-2024 年的流脑疫情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950-2024 年成都市疫情年报资料。 1.2 方法采纳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1950-2024 年,全市共报告病例 19119 例,死亡病例 1004 例。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为 1967 年,发病人数 6280 例,发病率 368.89/10 万,死亡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59 例,病死率 4.12%;最低为 2024 年,发病 3 例,发病率 0.028/10 万,死亡1 例,病死率 3 3.33%。其中 1950 年-1969 年 20 年间发病 11305 例,占总报告病例的59.15%,死亡 534 例,占了总死亡数的 56.75%。 1950-1982 年流脑的流行具有周期性,平均 5~7 年发生 1 次大流行(图1),1983 年后即未出现流行周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流脑疫情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