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潮州江山尽姓韩,何也潮州江山尽姓韩,何也 张弘韬 潮州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第一次来潮州的人都会感到好奇,潮州的江叫作韩江,潮州的山叫作韩山,真可谓“一片江山尽姓韩”。而这个“韩”,就是韩愈。韩愈曾经被贬到潮州,唐朝是李家天下,怎么会出现“一片江山尽姓韩”呢?这是因为潮州人民太爱韩愈了。 /壹/ 元和十三年(818),有功德使上奏宪宗皇帝,说凤翔法门寺塔有佛骨舍利,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安。来年应开,请迎之。宪宗准奏,腊月初一,派中使杜英奇到凤翔法门寺开塔迎佛骨。元和十四年正月,迎佛骨至禁中,留三日,历送诸寺。据《资治通鉴》记载:“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然香臂顶供养者。”看到这种伤风败俗狂热的局面,韩愈上《论佛骨表》。宪宗皇帝见表后勃然大怒,要治韩愈死罪。幸好有裴度、崔群等人求情,才改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 当时韩愈已年逾五十,官至刑部侍郎。据《唐六典》记载:“刑部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刑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刑法及徒隶句覆、关禁之政令。”刑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副部长,可以说是官高权重。贞元八年(792)春试韩愈中进士,时年 25 岁。上《论佛骨表》时,韩愈已入仕二十多年,几经宦海沉浮,他已不是一个刚入仕途而一无官场经验的年轻人了。他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里云:“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上这篇谏表,正是为了国家的进展和百姓的安定,韩愈才不惜性命,上表劝谏。而这一谏疏的直接后果就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加上不为权臣宦官所容,韩愈被立逼冒着大雪即刻出京。 潮州在当时是非常偏远的地方,从中原地区到潮州也要辗转很长时间。唐朝对贬官行程要求非常严苛,韩愈又是在正月里冒雪离京,“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路程艰难可想而知。历时百日,韩愈才到潮州。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从京城长安到偏远州郡,不必说官职的迁谪,仅是地域的差异,就让韩愈充满了对未知生活的恐惧感。在韩愈的家族里,能活到这个年龄的人也很少。他生不见母,三岁丧父,随兄嫂生活。大哥韩会又死在韶州贬所,年仅 42 岁。韩愈深恐自己此贬潮州无法活着回到京城,便对前来给他送行的侄孙韩湘说:“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他觉得自己晚年被贬,难免会像哥哥一样死在贬所。 韩愈到潮州后,按规制必须先上谢恩表,就是这篇《潮州刺史谢上表》,也是备受争议。如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