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瑞幸的企业“品行”瑞幸的企业“品行” 施懿宸 杨晨辉 包婕 20XX 年 2 月 1 日,著名调查机构浑水讨论(Muddy Waters Research)发布了一份长达 89 页的讨论报告,直指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瑞幸咖啡捏造公司财务和运营数据,称其“在 20XX 年第三季度和 20XX 年第四季度,每店每日商品销售量分别夸大了至少 69%和 88%”。4 月 2 日,瑞幸承认虚构交易金额约 22 亿元人民币,随后其股价暴跌 80%,盘中数次暂停交易。4 月 3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强烈责备瑞幸财务造假事件,表示将严格根据国际证券监管合作的有关安排,依法核查相关情况,坚决打击证券欺诈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 古语有云,“言而无信则不立”。瑞幸事件对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声誉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部分投资者甚至对中概股产生天然排斥感,间接促成近日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波及企业员工、供应链、顾客等利益相关方。站在 ESG 视角审视“瑞幸事件”的多方内容,可为监管机构、企业与投资者提供警示与借鉴。 瑞幸:缺失的 ESG 表现 环境(E) 瑞幸是以咖啡及相关饮料为主要销售产品的新零售专业咖啡运营商,因而其生产经营对象主要包含咖啡饮品的销售与服务全流程。根据美国专业咖啡协会(SCAA)的数据,咖啡水研磨加工过程中的废水污染的水是城市下水道平均浪费水的 40 倍。瑞幸并无单独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也并未在官方网站披露自身相关污水、废水的处理与回收方式。与此同时,咖啡餐饮服务业的产品包装也存在污染、浪费的现象。瑞幸作为新零售咖啡运营商,外卖服务所涉及的包装材料较平均餐饮服务尤甚,即便使用环保牛皮纸包装袋,咖啡杯仍存在需降解、难以直接循环利用等问题。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表明其遭受环境保护部门的环保处罚,但瑞幸有关环境层面的信息缺失使得相关环境评估无法开展,真实情况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存疑。 社会(S) 瑞幸的商业模式与品牌主张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以新零售模式改变咖啡消费体验,因此相比注重员工切实需求、团结企业凝聚力、塑造共同的价值观而言,瑞幸更信任标准化的流程与运作机制。瑞幸并不鼓舞或提倡员工与顾客的沟通,只提供线上下单的购买方式,采纳全自动化咖啡机,每个订单都必须在2 分钟之内完成,同时各个预先设置的程序完成过程都需要被监控中心专人监管。任何的违规操作、操作时间的延迟都会反映在与工资挂钩的绩效评估流程中,由数字管理系统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