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探究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 文章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育目标, 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特点,提出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大力开展校内职业技能培训;抓好毕业设计。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育高素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结构 实践教学 毕业设计 电气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培育相结合。学生除了接受课堂教学外,还需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毕业后具有解决各种电能变换技术与电力传动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可通过强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育和进行高级技能职业资格的培训与考核来实现,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锻炼,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工作能力,在重视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前提下,还应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和锻炼,因此,要大胆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加强实践环节锻炼,抓好毕业设计。 一、大胆改革课程体系结构 由于科技进步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有所减少,而对其知识结构的要求也会变化。电气工程愈来愈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电气工程的学科结构、讨论方向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新的强电专业的人才必须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展变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也应进行适当调整,对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删除一些陈旧落后的技术课程,加入一些最新技术和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作为课堂教学内容。 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特点,根据本三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育目标”,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成经济建设和社会进展需要的特色专业。专业建设应主要包括两个专业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自动化。专业特点: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电气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结合。培育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人文精神、科技素养与创新精神相结合的高素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科基础课主要课程有电路原理、模电、数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