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纳兰性德《生查子·东风不解愁》译文赏析纳兰性德《生查子·东风不解愁》译文赏析 景琳 摘 要:诗词典籍的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要求的语言是语言当中的精华,要更多地表现出翻译的艺术性,故一直以来诗歌翻译的要求甚高。鉴于诗词翻译的特别性,诗词翻译历来就是翻译界焦点。纳兰性德作为“国初第一词人”,其词风清新隽秀,以咏愁见长。本文以许渊冲教授所提诗词翻译“三美”理论对纳兰性德的咏愁佳作《生查子》[1]的译本进行讨论和赏鉴,讨论译者为了再现词中音韵、形式及其意境上的美所做的努力。 关键词:许渊冲;三美理论;纳兰性德;诗词翻译 翻译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艺术性是指译者应在充分尊重原文的基础上 ,制造性地實现文本之间的动态对等之技巧,把文化语境等多方面内容考虑进去,使目的语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的深层含义。而诗词典籍的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要求的语言必须是浓缩的语言,要更多地表现出翻译的艺术性,故一直以来诗歌翻译的要求甚高,不光是要“信,达,雅”,关键是要美。人们普遍认为,“信”要体现于内容与情感的传达上,而“美”则突显于形势之中,包括诗歌的音美,形美等等。鲁迅先生曾将翻译比方成为戴着镣铐的舞蹈,那么诗词的翻译就可说成是带着双重镣铐的舞蹈。在诗词翻译界,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理论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2] 一、诗词翻译理论——许渊冲的“三美”论 国内翻译理论,“信、达、雅”是国内翻译信奉的基本要求,[3]而傅雷先生的神似说认为,翻译的重点在于效果,翻译要像画一幅美术作品一样,最重要的是把原文的意义和神韵传达出来。[4]而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则强调在翻译时,不应该因为语言的不同而生硬直接地牵强翻译,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和风格,译作需是原作品的“投胎转世”。这三种翻译理论都代表着国内译论的最高境界。而在古诗词英译方面的代表性译论就要提到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理论了。国内的译者将许渊冲先生的古诗词翻译理论简述为四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个三:即三美,三似,三化,三之。其中“三美”是指:“意美”“音美”“形美”;“三似”是指:“形似”“意似”“神似”;“三化”是指:“深化”“等化”“浅化”;而“三之”则是指:“知之”“好之”“乐之”。这其中,三美说是其核心观点。 他的著作很多,其中大部分是诗词翻译。对诗词翻译,许渊冲先生提出了“意美、音美、形美”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