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是通过作差比较的,这种比较方法建立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几、小几或多几、少几;而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则是通过作商比较的,这种比较方法建立在“每份数”和“份数”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另一个数是这个数的几分之几,相比前一种比较方法,学生生活经验中较少有关于“倍”的体验。故而对“倍”的理解要困难一些。 可能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听到过用倍数来表达数量关系的词句,但一般不知其确切的含义。这些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前者会形成对本课学习的负迁移(总脱离不了用多几,少几来表达两个数量的关系),而后者的探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发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动机。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 及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学 发现“倍”的数学现象 过渡语:同学们看屏幕,出示小花图。 1、谁来说说,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预设: 生1:红花 2 朵。 生2:黄花 6 朵。 生3:粉花 10 朵。 2、怎样就清楚地看出小花朵数之间的关系呢? 预设:排队、一一对应的摆放。 3、能根据你们找到的信息提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红花和黄花一共多少朵? 黄花比红花多多少朵?(红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 追问: (1)她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2)还有不一样的问题吗? 4、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出新知:通过比较还可以提出求倍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倍。(板书:倍的认识) 【设计意图:“怎样就清楚地看出小花的朵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这一问题的深入,使学生经历从散乱到整齐,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倍是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二、知识迁移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1、摆一摆 (1)谁来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2)谁愿意到前面摆一摆?(指名板演)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吗? 追问:你为什么把红花的2 朵看成 1 份?(边说边圈出2朵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