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其评价的方法与技术(讨论稿)教研室"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工作小组"执笔:林淑媛2003.12.29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既是评价工作的基础,又是评价工作的核心,假若没有指标体系,评价工作就会无从入手,人们就不清楚评什么,不评什么,应该重视什么,忽略什么。所谓指标,指的就是被评价的因素,而被评价的全部因素的集合便是评价的指标体系,一般包括评价的项目(指标)及评价的要点(标准),以及各项指标的权重系统与标准的文字描述。广义的评价指标体系还包括评价的方法、技术及其有关说明。一、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1.充分体现发展性评价特征的原则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推出的,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注重发挥教学评价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功能,而淡化甄别与选拔。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注重教学过程、强调质性评价,提倡评价目标与主体多元,强调参与与互动,关注个体差异等特征,因此,在建立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必须体现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与观点,按此建立起来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评价者评课的依据,而且是被评价者不断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行为的参照物,具有导向性。2.突出重点的原则课堂教学是一个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又是一个动态、多变的认识与实践过程,评价很难全部反映这个过程的诸多因素及所有情况,因此,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着眼于教学全过程,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应以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来设计评价项目与要素,抓住主要矛盾,突出评价重点,反映教学活动的实质性倾向。3.独立性原则这也是对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科学性追求,既从事物的某一个分类基准出发,分解要素项目,各项指标之间互不相容,每个指标都独立地提供信息,不能有重叠关系,避免冗余指标的干扰,保证评价的信度与效度。4.可测性原则评价是通过指标体系来判断既定教学目标的达到度,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是目标的具体化、行为化,其表述语言要具有可操作性、评价项目和要素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定、可评价的,语言要简洁、准确、便于操作。5.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具有普遍意义,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具有一致的标准。但是由于教学活动诸要素的多变性及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教师的个性、特长也是千差万别,从这个意义上讲,用一把固定的尺子去衡量个性不同的教师或发生非预设性的课堂教学活动状态是有困难的;课堂教学既有共性、有规范,同时也有个性、有创新、有特色,因此,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中要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形成个体的教学风格留有空间和余地。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数体系的结构与类型看到五花八门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由得让人眼花缭乱。之所以有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存在,是因为教学活动,作为人类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它,可以是教学论的,也可以是社会学的;可以是课程论的,也可以是审美学的、生态学的、信息学的;另外,由于评价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对象的不同,便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方面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评价表: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单项的;可以是通用的,也可以是专用的,可以是教师用的,也可以是上级部门、领导机构、专家用的;还可以是家长用的、学生用的……但是,繁杂并不等于无规律可循,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从评价指标设计的依据看1.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组成要素构成评价项目(要素评价)。尽管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成要素有不同的说法,但其中基本要素仍为大家所认同。吴也显教授认为:教学活动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课程(教学内容)、条件四个方面;李秉德、李定仁教授认为应该包括学生、目的、方法、环境、反馈、教师七大要素;更有普遍性的观点则认为,教学活动的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有人更具体地将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进一步划分,把"目的"、"内容"、"方法"划为静态的教学要素,把"准备"、"实施"、"反思"列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