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让“天籁之音”飞扬吧让“天籁之音”飞扬吧 严敏 知名配音艺术家刘广宁息声仙逝,令人扼腕!她以甜美、圆润的嗓音塑造了夏子、玛拉、杰基等一千多个角色,至今令人难忘。因用声音诠释出《生死恋》夏子的热情活泼气质,栗原小卷特地发来唁电。不论同行还是影迷都盛赞刘广宁“犹如天使拨动琴弦,再现人物的灵魂”。她的“公主之声”连同李梓的华美、邱岳峰的洋腔、毕克的浑厚、童自荣的洒脱,何一不是“天籁之音”,我们一定要让其永远飞扬! 上世纪 60 年代起,译制片开始了辉煌时期,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出产了许多优秀的译制片。它们准确又达意的翻译,华丽又多彩的配音,把原版影片的精华呈现得极致,人物形象更为生动。一些外国影片在中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拜配音所赐。难怪原版影片的主演者如格·派克、高仓健、阿·德龙、安·兰斯伯里、栗原小卷等赞不绝口,并亲自拜见配音者。可以说,译制片作为上海电影品牌之一,既帮助造就了几代观众的电影认知和审美能力,又为进口影片增加了口碑和票房,具有传播价值和产业价值,所以不能丢! 近年来流行用字幕取代配音,仅仅是为了尽快同步上映以贏得更多票房,结果偏废了配音艺术。笔者认为,所谓“创首映票房新高”或“防止盗版”,都不能成为搁置配音译制或降低配音水准的理由。如今银幕越来越大,节奏越来越快,加上奇幻的画面和急剧的跳接,观众目不睱接之下细看字幕所造成的观赏性和注意性损失,每每让人留下遗憾。况且相当一部分进口片的字幕翻译不要说“信、达、雅”,有时连意思表达的基本准确都达不到。至于有些临时凑人赶工的蹩脚配音,看来只适用于动画片里原来就夸张得走样的卡通角色。 眼下为什么仍有那么多"译粉“怀念当年上海译制片精打细造的艺术魅力,怀念上海配音演员们堪称经典的艺术诠释呢?因为,在银幕上像这样一些“国宝级”的声音和精耕细作的“手工业”水准,巳经很难看到了。 至今各国对外语片的主流做法依旧是配音,在受众外语水平较高的国家也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放弃用本国语言的配音。 那么外国观众都喜爱字幕?放眼全球电影市场,真实情况跟我们现今所想和所做的真是大相径庭。例如美国观众尤其不喜爱字幕,以致进入美国市场打字幕的外国影片总是票房欠佳。日前《纽约时报》有篇文章强调,美国观众都喜爱配音。为此好莱坞的发行商纷纷要求进口影片必须配以英语(最好是美式英语)。德国也比较重视配音,凡出口到美国或引进到德国的影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