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寒山诗的儒家思想论寒山诗的儒家思想 郝茹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寒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说其独特,是因为在其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寒山主动接受了儒道释三家思想对其人格精神的洗礼,使其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征。而在寒山弃世归隐前,儒家思想深刻法律规范并制约着其个体的意识和行为,使得青壮年时期寒山的诗作渗透着浓重的儒学思想。文中,笔者以寒山留存后世的百余首诗为讨论对象,结合寒山人生经历,深化探析寒山诗中的儒家思想。 关键词:寒山;寒山诗;儒学思想 寒山,生于安史之乱前的盛唐。在其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进展欣欣向荣。适时,当权者为巩固统治,十分重视儒学的政治教化作用,唐玄宗曾公开强调“宏我王化,在乎儒术。能发挥此道,启迪含灵,则生人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所谓自天攸纵,将圣多能,德配乾坤,身揭日月,故能立天下之大本,成天下之大經,美政教,移风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到于今受其赐,不其猗欤”。[1]随后,统治者便实行了一系列尊儒措施,如“大力提高孔子及其弟子、后嗣的地位;优待儒士、尊崇儒经”[2]等,这些尊儒政策的实行,使在夹缝中前行的儒学渐呈蓬勃进展之势。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时期的寒山,怀揣着“学而优则仕”的信念勤笃儒学,为有朝一日成为国之栋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积极地做着准备,寒山也将这样积极入世的理想真实地记入了他的诗作中。 首先,通观寒山诗可知,青年寒山在诗中多记录了自己的仕途经历,展现了其为求仕进砥砺拼搏的青年学子形象。如:“雍容美少年,博览诸经史。尽号曰先生,皆称为学士。”[3]诗中的“美少年”心怀梦想、意气风发,寒山以此映射自己,表现出追求仕途理想的自己如“美少年”一样阳光热情,自命不凡。科考之路曲折艰辛,即使日日努力,也是屡试不第,“个是何措大,时来省南院。年可三十余,曾经四五选。”[4]该诗记述了三十余岁的寒山,依旧在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科考道路上砥砺奋进的事实,这是其愈败愈战、艰难取仕的苦痛写照。对此,寒山并没有灰心,在他看来“盲儿射雀目,偶中亦非难。”[5]自己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通过铨选进入仕途的。寒山的这种自我安慰与鼓舞不禁让人动容,对寒山来讲,通过科考走上仕途,倾其所学运用于世是他从小到大的奋进目标。作为中国传统文人中的一员,在尊儒重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从小就懂得何为“士不可以不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