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海洋学概述古海洋学研究方法古海洋学:生物指标古海洋学:物理和化学指标古海洋记录:第四纪海洋与冰后期海洋1.温跃层 ( Thermocline)是位于海面以下100— 200 米左右的、 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薄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2.大洋传送带 : 将北半球高纬信息传至全球3.ITCZ热带辐合带4. 古海洋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与主要技术支撑条件?古海洋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影响多时间尺度古海洋环境演化的主控因素有哪些,特征如何?1.海洋沉积物来源与组成Lithogenous Sediment(岩源沉积物) :由岩石风化而来,以碎屑颗粒, 陆源颗粒或火山颗粒形式进入海洋Biogenous Sediment (生源沉积物) :由海洋生物骨骼构成,包括diatom ,radiolaria ,forminifer (有孔虫),其中由CaCO3 组成的,成为calcareous ooze (钙质软泥) ;由 SiO2组成的,成为siliceous ooze(硅质软泥)Hydrogenous (authigenic) Sediment (水成(自成)沉积物):由溶液中直接析出或颗粒物与溶解接触后形成全球大洋中70%的陆源物质来自西太平洋边缘2. 在海洋沉积物的某深度处,当CaCO3的溶解速率等于其累积速率时,将不再有CaCO3保存于该深度以深的沉积物中,这个深度称为CaCO3补偿深度( CCD)。在实际工作中,由于CaCO3溶解速率与累积速率较难以获得,海洋学家经常方便地将海洋沉积物中CaCO3含量为 5%的深度定义为CaCO3补偿深度。饱和深度—溶解跃层—补偿深度3.古海洋环境十大参数温 度古 盐 度海水结构海平面变化古 气 候物质来源营养浓度生产力古海水 Pco2与 pH 值沉积通量古海洋学:生物指标1.生物替代指标 (Biological Proxies) 浮游有孔虫(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底栖有孔虫 (Benthic Foraminifera) 放射虫与硅鞭藻(Radiolarians and silicoflagellates) 海洋硅藻 (Marine Diatom) 颗石藻 (Coccoliths) 生物标志物 (Biomarkers) 2.浮游有孔虫: 单细胞真核生物,营浮游生活 , 100μ m-1mm, 钙质壳 ,现生种约 40 个左右 , 占总有孔虫的1%;200Ma( 侏罗纪 )开始出现,新生代65Ma 开始繁盛 ,对环境变化敏感, 是研究古海洋历史的理想指标;在现代海洋中从极区到赤道按带状分布 (热带、亚热带、温带、亚极 和极区 ),-1.8℃— 31℃;影响因素包括:温度、盐度、不同水层的营养物质浓度、海水密度、CO2、 O2、共生生物分布、捕食、食物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