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语文课堂中实践性语用教学探析语文课堂中实践性语用教学探析 郑淑芳 摘 要:随着素养教育的逐渐深化,语用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老师应积极通过语用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增加语言实践运用机会,逐步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文章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一系列关于开展实践性语用教学的建议,旨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教学实践;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XX)18-0067-02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学好语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还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熟练地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因此,老师要传授给学生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地参加语言积累,熟练地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提升他们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会表达自己、想表达自己、喜爱表达自己。 传统语文教学将重点聚焦于文本背后的意义,而忽略语言的表达方式、运用方法等方面内容。培育学生的理解、感受、欣赏与评价的能力,不但可以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用教学也将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笔者将结合语文语用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有效探讨。 一、培育学生语感,体会语用用途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部编版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积累语感的重要素材。在教学诗歌以及其他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时,老师可以利用朗读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以此培育学生的语感。语感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可以带领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让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诵读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为日后的学习作铺垫。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一课为例,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傍晚时分火烧云的变化。在学生朗读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找出文章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词语,如“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葡萄灰”等,尤其一些 ABB、ABAC 等格式的词语还可以发散拓展开来。当然,还可以让学生找出作者在写形状变化时提及的三种有趣的动物,即“马”“狗”“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