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基本要素。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进展”。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孩子传授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要发挥语文学科特点,使语文课堂成为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的主阵地。所以,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美育教育和语文学科结合起来,更好地培育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借助语文学科特点,积极创设情景。让孩子感知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借助音乐、图画、语言等手段,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创设欢快的旋律和愉悦的氛围让孩子感受美。我在教《白杨礼赞》一文时,根据设计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受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塑造坚强的人格品质”这一主题,在教学开始时我先播放了《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主题曲)随着激昂而优美的旋律,孩子的注意力马上被集中起来,学习的情绪高涨了起来,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状态。我抓住机会,迅速出示学习目标和问题,“白杨树大家见过吗?今日我们学习《白杨礼赞》,要感受白杨树的高大、挺拔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你从中还能感受到什么?”孩子根据老师的指导要求,快速阅读课文,借助学习小组完成了学习任务,老师及时组织孩子进行了展示、评价。这样,孩子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既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了学习目标,又凸显了美育教育,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打好了基础。再如教《醉翁亭记》一文时,我抓住文本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朝而往、暮而归、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等描写景物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引导孩子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唤起学生内心的视象,让孩子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孩子尽快进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之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感受作者笔下描绘的大自然之美。达到了既学习文本知识,又培育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目的,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所以,我认为语文老师一定要紧扣语文学科的人文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特色,发挥文学语言形象性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就一定能发挥语文学科美育教育的功能,培育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发挥语文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培育学生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制造美 教育方针要求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