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读红楼,悟教育读红楼,悟教育 为有源头活水来 俗话说:“温室里长不成参天树,花盆中栽不出万年松”。教育假如与生活的距离过大,学生不接触生活、不感受生活、不体验生活,他们就不可能了解和认识生活,也就难以适应生活。《红楼梦》里的美女几乎个个有才,但能够将这些才气运用到生活中的并不多,大多是些见月伤怀、见风流泪的“小资”情调。当然,书中也有不“小资”的,最典型的当数薛宝钗和贾探春。 宝钗的父亲从未露面,故事开始的时候,他就去世了,但在第四回,有这样一句话:“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这位失望的父亲,面对一个只知“斗鸡走马、奢侈玩乐”的儿子薛蟠,将培育的重点转向了女儿。尤为难得的是,对女儿的教育,完全以“入世”为目的,风花雪月的诗词歌赋仅是附带品。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宝钗:懂得生意,识得当票,通晓人情,明察世故,甚至连市场上的人参有啥猫腻,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且看第 77 回,王夫人找人参给凤姐治病,实在寻不着好的,想去买些,宝钗笑道:“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好的。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做两三段,镶嵌上芦泡须枝,掺匀了好卖,看不得粗细。我们铺子里常和参行交易,如今我去和妈说了,叫哥哥去托个伙计过去和参行协商说明,叫他把未作的原枝好参兑二两来。不妨咱们多使几两银子,也得了好的。”王夫人笑道:“倒是你明白。就难为你亲自走一趟更好。”于是宝钗去了,半日回来说:“已遣人去,赶晚就有回信的。明日一早去配也不迟。”找哥哥跟伙计们说个事,用得着“半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宝钗是自己操劳这事儿去了,她得亲自叮嘱办事的,才会费上这半天。由此可见,宝钗的读书,不是单纯地学习,而是在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中,边读书,边实践,才会成为薛家“运筹帷幄”的核心人物。 书中的贾探春,也是一个边读书边实践的典型,在家族的危机四伏中,还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能“兴利除宿弊”。一大堆姊妹去赖大家的府上玩,只有探春从闲话中发现,“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戴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且看凤姐是怎么评价她的:“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探春是庶出的小姐,自小就对人情冷暖有着深切体察,曹雪芹对她的一字评价是“敏”,她绚烂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