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资源地贫困化问题文献综述资源地贫困化问题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资源地贫困化问题实质上是对“资源诅咒”假说的一个检验。现有文献集中于假说的存在性、传导机制、形成机理等,并以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展开大量理论与实证讨论。总体上看,当前讨论存在学科视角单一、断面讨论多、内容欠深化、缺乏本土理论与方法支撑等问题。笔者认为,今后应重点展开跨学科、多视角、动态的集成方法和理论讨论,尽快形成贫困讨论的框架体系。 关键词:资源地 资源诅咒 贫困问题 文献综述 1993 年,美国经济学家 Auty 针对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比资源贫乏国家要慢的现象,提出“资源诅咒”的命题。此后,学界进行大量实证检验与理论讨论。自然资源富集区(简称资源地)贫困问题讨论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它正好检验“资源诅咒”假说是否真实存在。 资源开发与贫困缓解的学界讨论现状 (一)资源地的贫困化问题 学界对资源地贫困化问题的高度关注始于“资源诅咒”命题的提出 。Rosenstein(1961)认为自然资源开发成为经济增长和进展潜在、重要的催化剂。Chen、Shaohua(20XX)在缓解和消除贫困、减少贫困人口、贫困区自我积累、提升贫苦户进展能力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资源产业兴起不但未带来进展预期反而造成增长缓慢、贸易条件恶化、结构失衡、反“工业化”、社会资本流失以及收入差距扩大(张复明、景普秋,20XX)等问题。由于资金投入低、贫困人口受益少、资源整合困难、政策协调和项目瞄准机制缺失、资源地扶贫开发覆盖面不足,出现了严重的福利遗漏(宋彦峰,20XX)。 牛冲槐等(20XX)以山西吕梁煤炭开发为典型个案,提出引入低碳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综合运用政策、科技、法律等手段规避负效应。理论界对利益协调、产业扩张、加快转型等展开定性讨论,但就如何立足资源赋存、环境承载,在减贫机理上响应国家新政、建构保障体系来消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解贫困等未有新解。 (二)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 资源开发究竟是“福”还是“祸”?学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进展的催化剂,有人说它造成增长波动、反工业化、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为检验上述论断,景普秋、王清宪(20XX)选取山西省地级市(县域)20XX-20XX 年的面板数据,从资源开发强度、集约度、依赖度、收益分配极化度以及资本转化度进行定性定量实证分析,得出选择变量不同将形成常态、优态、劣态等不同形态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