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重塑职校吸引力重塑职校吸引力 初中毕业前夕,章婷婷衡量,以自己的成绩上普高是“没戏”了,她和班上几个要好的同学一道,进了老家川南某县城的一所职业中学。回忆起几年前曾短暂就读过的这所学校,开朗活泼,言谈间还有些许无厘头的这个 90 后女孩用“太搞扯”来总结:“刚开始我们一个班有 60 多人,到第二年开学时就只有20 多人了,有的退学有的转学。”没过多久,章婷婷也选择了退学。 假如把时针拨回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大部分人可能还没有多少“职业教育”的概念,但提到“中专生”,没有谁不竖起大拇指。九十年代后,随着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进展,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狂热追求,大量普通高中盲目改制为职业学校,职业学校自身办学模式、师资、硬件纷纷暴露不足,培育的职校生也不再有多少就业优势,职教的吸引力一落千丈。 直至如今,尽管国家大力进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从数量上来看也有了极大的增长,但社会和家长对职业教育已丢失了信心,很多学生并不同意读职业学校,家长把孩子读职校当成迫不得已的选择。不少像章婷婷这样,即使中考前就被“分流”到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中途流失。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并不是现代职业教育本身缺乏吸引力,而是部分职业学校培育的学生素养、能力和未来的进展空间常常为人们所质疑。 有好“口碑”才有吸引力 章婷婷母亲对女儿所读学校的“了解”,是到学校给女儿办理退学手续时从一位街坊那儿打探到的。那天,她拗不过女儿的再三要求来到学校,在校门口等女儿时,和校门旁边卖饮料的大妈随意攀谈起来。大妈的言谈中不经意地透露出对这些职校学生的不屑,“学习成绩差,都是上不了高中的孩子”“小小年纪谈恋爱”“打架斗殴”……这里几乎是“问题学生”的大本营。比起学生,更加让大妈不屑的是对学校本身,“老师水平不高”“学校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常常收莫名其妙的费”“食堂太坑人”……话头被牵起来,大妈全然顾不上面前这位又羞又恼的学生家长。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章婷婷的妈妈原本打算到学校再劝劝女儿“好歹把这几年读毕业”,但后来她省略了这道程序,不发一言,直接为女儿的退学签了字——无论如何,她无法接受让女儿在一个被负面评价包围的学校读书。 街坊们把对学生的印象作为对整个学校的印象,这不免武断。然而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学校办学规不法律规范、管理严不严谨。 知名教育专家,成都艺术职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