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戏曲研究的新路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戏曲研究的新路向_第1页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戏曲研究的新路向_第2页
2/8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戏曲研究的新路向_第3页
3/8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戏曲讨论的新路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戏曲讨论的新路向 内容提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的产生,为戏曲讨论提供了新思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戏曲,我们发现戏曲在传承、活态、价值和生态等方面具有鲜亮特点。对这些方面展开讨论,是戏曲讨论进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 戏曲遗产 传承 活态 价值 生态 说传统戏曲是一种遗产,人们一般不会有太多争议,但若说传统戏曲是一种活的非物质,却非人人所能接受。事实上,人们已经习惯于把“遗产”与金钱、房屋等有形物质相联系,对戏曲遗产也就更倾向于像物质遗产那样去理解和接受。正如我国古代文学讨论权威期刊之一的《文学遗产》尚未有意识地把古代文学当作一种有生命的遗存一样①,传统的戏曲讨论很少把戏曲视为一种“活”的遗产。 20XX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昆曲入选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消息如一道炸雷,很快在国人心中激起了波澜。戏曲从业者欢呼雀跃,似乎戏曲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了。然而,戏曲讨论者在欣喜之余却又有点疑惑了:戏曲何以突然成了非物质?我们常常讨论的戏曲剧本、服饰、道具、舞台、演员等难道也是非物质? 20XX 年 10 月 17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用国际标准法律文件形式正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作了界定: 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制造力。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需要和顺应可持续进展的非物质文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化遗产。② 这个概念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象包括:“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显然,戏曲属于“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换句话说,戏曲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性。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上述公约和此前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件中,我们还发现,戏曲遗产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具有传承性、活态性、价值性和生态性等特征③。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对戏曲特征的理论概括,为戏曲讨论开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戏曲研究的新路向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