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校老师职称政策导向

高校老师职称政策导向_第1页
1/3
高校老师职称政策导向_第2页
2/3
高校老师职称政策导向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高校老师职称政策导向 老师职务评聘是学校一个重要的指挥棒,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作用。同时 ,它又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导向,可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构建和谐社会;错误的导向,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高职院校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根据“人事相宜”、“人岗相适”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下面从人才培育要求和高职院校老师队伍建设需要出发,分析高职院校老师迫切需要的职称政策导向。从人才培育要求来看,人才可分为四类:学术讨论型、工程设计型、技术应用型、操作技能型。普通高校培育的人才规格是学术讨论型和工程设计型,技校培育的是操作技能型,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育的是面对基层、面对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完成从设计到产品转化任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基础理论虽不一定要那么深厚,但针对性、有用性、实践性要强,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等性、知识的有用性、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就业去向的基层性特点。“打铁须得自身硬”,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课老师,生产第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育者,应是技术应用成果丰硕的实战型专家,而非理论水平很高的学术(学科)专家,这就需要通过改革职称政策加以引导。 二、当前高职老师职称政策导向存在的突出问题 各个地方高职老师职称政策仍沿用普通高校老师职称政策体系,以学历为导向和主体要素,片面追求高学历,对学历实行“一票”否决。下面以《某省高等学校教授资格条件》第四条为例进行分析。该条规定:40 岁以下申报副教授资格者,须具备讨论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这就意味着 40 岁以下,具备本科学历的高职老师即使比同龄的具备讨论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老师业绩突出,也无法申报副教授资格,必须再等上几年。 该省教育厅人事处对此的解释是:“作为大学,应该是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这样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人才。”事实上,这句话并不恰当,准确地说,“作为大学,应该是高能力人才的聚集地,这样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人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才。”学历,学历,即学习的经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能力。提高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作出业绩。高学历不等同于有高知识,高知识更不能等于有高能力,而有高能力还不能等于作出了大的贡献!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是骡是马“亮”出本领就见分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此“相马”不如“赛马”。学历再高也要经过实践这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校老师职称政策导向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