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击我市非法营运“黑车”的建议多年来我市一直在严格治理机动车非法营运问题,但是,机动车非法营运的现象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已成为我市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些非法营运车辆以“套牌”、“黑车”等形式存在,给交通秩序、交通安全、社会治安、客运市场秩序等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现在已发展到愈演愈烈的趋势。当前非法营运的私家车、摩托车、三轮车,是现如今我市赚取非法收入、严重扰乱市场经济、交通秩序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诱发交通事故和刑事案件的一个隐患。这些“黑车”的存在,既影响了营运市场的正常秩序,又侵害了合法营运驾驶人的利益及广大乘客的合法权益,给北海这一旅游城市带来极大负面影响。虽然经过交通运管部门、公安交警部门的严厉打击,但一些“黑车”车主在利益的驱使下,仍然铤而走险,继续营运。“黑车”危害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量国家财政税收流失。按3000辆“黑车”计算,每年大约漏交国家税费约2000余万元。2、扰乱了正规的出租车市场。由于“黑车”的干扰,导致合法出租车空载率大幅度提高。在油价上涨的今天,大大降低了合法出租车司机群体的收入。导致社会公平性的偏差。3、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黑车”是没有营运资格的,安全没有保障,一旦出事,后患无穷,受害者有冤也无处申诉,这种案例屡见不鲜。4、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为了抢生意,“黑车”车主们也经常为招揽生意的理想之地而打斗。“黑车”司机为揽客将车随处停放、违规占道造成交通拥堵。尽管执法部门整治力度逐年加大,但“黑车”依然存在,而且呈蔓延趋势,究其原因如下:1、“黑车”是部分社会群体的收入来源。他们绝大多数是下岗工人、早退职工、失田农民、外地流动人口、刑满释放者、无业游民乃至刚从学校毕业、一时无法找到合适工作的知识青年。应该说,他们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甚至是生活收入最低层的求生存、求活命的群体。2、暴利诱惑是另一个主要原因。由于“黑车”投入成本低、又无需向国家交纳税费、向公司支付挂靠费或管理费,所以其利润较之同类合法营运客车要丰厚得多。据估算,一辆"黑车"每天的纯收入为120元左右,如此一个月的纯收入就近4000元。这样丰厚的利润,是导致“黑车”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3、城市公交不便捷。凡是“黑车”集聚的地方都是城市公交不方便的地方,乘客选择“黑车”,是它提供的服务适合自己的需要。从这个方面来说,“黑车”的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市民并不是不愿坐公交车,而是嫌其太不方便,站点离乘客的居住地太远,速度太慢,运行时间太短,车太拥挤,影响上下班。4、城市出租车的门槛儿太高。出租车经营权逐渐纳入行业管理后,有驾驶执照的人想开出租车,必须到出租公司承包经营,向公司交承包费、管理费和各种费用。另一方面,近几年,由于公交车辆的增多和升级,加上私家车的快速增长,油价上涨,导致出租车经营市场呈现萎缩的态势,这使得前几年进入出租车营运市场的司机日子越来越难过。由于这种利益上的脱节,也是“黑车”大量出现的原因之一。5、查处难度大,有越打越强的势头。对于运管人员来说,“黑车”管理有几大难:识别难、取证难、处罚难。有的“黑车”深居简出,轻易不在那些公共场合中抛头露面,只有当他们的手机或电话铃声响了,他们才会闻风而动。打击“黑车”工作中陷入了调查──罚款──放车的“怪圈”中,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黑车”。对于“黑车”,除了增强打击的力度与密度、重金处罚、辗碎压扁外,还有其它办法吗?就与城市里的“地摊小商贩”一样,一方面是政府的管制,一方面是潜在市场的存在,我们的矛盾就是在这里。解决“黑车”问题的几点建议:一、严厉打击非法营运“黑车”,加大处罚力度对非法营运的“黑车”一经查处就要按上限处理,加大处罚力度,用好、用足现有的法律、法规,使一些非法“黑车”车主打消非法营运的念头。如果只要被执法部门取缔使车主血本无归,自然他们的“小算盘”就会落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非法营运的“黑车”的发生。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诫告市民外出要乘坐合法营运车辆,使非法营运者无市场营运之地。二、以地方立法为抓手,形成综合整治格局建议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