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2、敦煌曲子词《浣溪沙》中有诗一首,即“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 ) A.满眼风光多闪烁 B.看山恰似走来迎 C.仔细看山山不动 D.是船行 3、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4 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6 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 m/s B.4.8 m/s C.5 m/s D.6 m/s 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下图所示,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5、一短跑运动员在 5 s内跑出 50 m,猎豹的速度是 40 m/s,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54 km/h,三者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运动员、猎豹、汽车 B.猎豹、运动员、汽车 C.汽车、猎豹、运动员 D.猎豹、汽车、运动员 6、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 一、 运 动 和 测 量 机械运动 定义 参照物的选取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长度测量 单位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时间测量 单位 测量 : 秒表的使用 知识结构 A.17.4 cm B.17.40 cm C.3.4 cm D.3.40 cm 7、P、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 米的两点,甲从P 点、乙从Q 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3 秒,甲、乙相距4 米 C.乙到达P 点时,甲离Q 点6 米 D.甲到达Q 点时,乙离P 点2 米 二、【知识梳理】 同向、共线的两个力的合力:F合=F 1+F 2 合力方向同F1、F2 方向相同 反向、共线的两个力的合力F合=F大-F小 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不受外力理想情况下的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与质量有关,与是否运动、速度无关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在一条直线上 在同一个物体上 加速运动―――――F合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减速运动―――――F合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曲线运动―――――F合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共线 不变 F合=0 相当于不受力 静止 匀直运动 改变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