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的解释宣传材料——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普罗塔戈)有位智慧老人这样说:我无法送你到对岸,只能送给你一叶小舟;我无法送你上山顶,只能指给你上山之路;我无法送给你智慧,只能教你获取的方法。我们的教学改革,是以学生主动发展、学会学习为核心,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的。这首先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的方式,学生必须改变学的方式。教师要训练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学会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一、关于PBL的说明在众多的创造思考教学模式中,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被视为是一种能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批判思考力的良好教学方法。问题导向学习是透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具有结构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活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推理创造及认知能力,更能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互动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知识交融与建构,进而将信息整合成有效率的行动方案。同时,由于PBL适用于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可以由一问题出发进而整合各个学习领域,因此不但深具探索性及创意性,且能由学习者之间的彼此激荡,产出高效益的学习效果。以指定单元内容为基础,通过学习小组之分派,每一学习小组分别针对一具有启发性问题进行探索与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必须透过协调合作方式以进行问题的厘清、资料搜集、问题的剖析与评判,及问题的解决等活动,进而完成综合活动。(一)组织要分成较小的、有差异的组并且要制订小组规范分组在整个协作问题解决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小组由5-7人组成最合适,这样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而且便于交流和组织管理。如果组内成员的个别差异很大的话,那将更有利于他们彼此之间交流经验,获得的经验信息会更多。分组的标准一般按年龄、相关的知识、技能背景和以前的小组学习经验。如果在可能的情况下,由学习者自己形成小组。一旦形成了组,就要共同制订规范,包括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时间和方法(直接、间接),任务分配和研究进程规划。通常在他们商讨制订规范时,老师提供帮助。这一阶段的工作,教师可以采取与学习者面对面的方式,也可以通过Email或表格提取等方式获得最后的分组名单和个人资料情况。(二)小组成员要明确他们将从事的工作并分工小组形成并制订完规范后,就要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什么项目了。首先,小组经过协商讨论对问题的理解要达成共识,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因各人对任务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不统一想法,进程就很难推进。通过这一步骤,小组成员明确了这个问题要达到什么学习目标。其次,对问题理解达成共识后,小组就采取头脑风暴法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教师要鼓励他们提出尽可能多解决方案,从这些方案中选择一个作为初始方案。然后就明确按这个方案开始工作所需要的资源、知识和信息;可以从哪里获得这些资源;分析方案是否可行,是否需要修改或更换方案等。此外,这一阶段还需要为每个小组成员定义角色,分析每个学习者需要做什么,将对哪部分工作负责。这么做有利于组织、规划他们的行为。先要明确设计方案最重要的角色,如解决整个问题的负责、设计者、开发者和记录者,最好保证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在分配任务时要注意组员的兴趣和能力,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扩展知识和能力的机会。另外分配角色要具有灵活性,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可以按工作需要和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方向随时调整。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作好协调作,从全局出发,整体策划,尽量保证每个学生能承担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三)小组开始进行反复的协作解决学习问题一旦设计方案被决定了,并且角色也分好了,小组就开始进行最初的协作问题,这一阶段是整1个过程的核心阶段。学习者将投最多的时间来设计和开发他们的解决方案或项目。具体进行的工作如:改进设计方案,明确并分配任务,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取所需要的额外的资源和技能,向其小组传播已获得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知识,通过局域网开始进行解决问题或项目开发工作,利用留板或报告个人贡献和小组的活动,参与小组的整个过程是具有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