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1.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又称秦淮寓客,晚年号文木老人,清代小说家。2.《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共56回,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也歌颂了少数人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保护。3.典型人物:腐儒典型——周进范进贪官污吏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典型——马静鲁编修执迷封建礼教的典型——王玉辉不慕名利的知识分子典型——王冕杜少卿4.语言:准确、幽默、洗练、富于形象性一、文学常识典型人物的形象特点周进——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科举,难以自拔。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范进——醉心功名,为了科举神魂颠倒,圆滑世故。汤奉——科举得意,心狠手辣,蛮横贪婪鲁编修——醉心八股,毫无尊严,徒有虚名王玉辉——迷恋八股,笃信礼教,逼女殉情,迂腐不堪《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分三个阶段:2、匡超人初到杭州后,就卷一帮无法取得功名的假名士之中,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这些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命清高,却意图投机取巧侥幸名利双收的理论污染,思想开始蜕变,被这些人同化。书中写到:虽然马二先生教他懂得了读书人应以文章举业为主,但这条路终究是难走的,况且此时的恩师李本瑛已被人诬告摘了印,无人提携,于是匡超人转身投入到西湖斗方名士们所吹捧的“终南捷径”之中了。3、匡超人渐渐在这个污浊社会的学有所成,习得一身暴寡情薄义、虚伪、撒谎的嘴脸。书中叙述:他本已娶妻郑氏,却在李“恩师”问及可曾婚娶时,“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只这三个字的谎言使他又得娶李“恩师”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外甥女,又得了极其可观的数百金的装奁,享了好几个月的天福。匡超人对着景兰江和蒋书办攻讦曾经给他许多帮助的潘三说:“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潘三固然作了许多坏事,现身陷缧绁是罪有应得,但匡超人却不应弃之不理。想当初潘三待匡超人也不薄,被捕后也未将匡超人供出来,此时匡超人不念半点旧日情分,其心如蛇虫螫毒。沈琼枝是《儒林外史》中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是小说中仅有的两个知识女性之一(另一个是鲁小姐,事见第十、十一回),更是唯一一个有名有姓的女性。在男权当道的儒林之中,作者却不惜笔墨来写这样一个女子,其重要性和用意也就不言而喻了。无论与男性相比,还是与其他女子相比,她在小说中就像一股清流,一篇传奇,给人留下了深刻而又奇特的印象。有关沈琼枝的情节可概括为出嫁之前——进入宋家——逃出宋家——利涉卖文——求助杜家——押解江都,本文将根据情节来分析沈琼枝的性格。二.沈琼枝的性格(一)才貌双全。小说主要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沈琼枝的外貌,丫鬟领她进了房,回复宋为富道:“新娘人物倒生得标致,只是样子觉得惫赖,不是个好惹的。”还通过杜少卿与武书的视角来写其衣着:“杜少卿同武书上前一看,里边便是一个十八九岁妇人,梳着下路绺裘,穿着一件宝蓝纱大领披风,在里面支支喳喳的嚷。”总体上对其外貌和衣着着墨不多,但寥寥数笔便使人觉其相貌和服饰非凡,不流于俗。关于其才,首先是沈琼枝进入宋为富的家,看到园内景象的心理活动:“这样极幽的所在料想彼人也不会鉴赏,且让我在此消遣几天。”可见她身上带有知识分子的特质。逃出宋家后她去利涉桥挂了招牌卖文,“也有来求诗的,也有来买斗方的,也有来托刺绣的”,生意之盛表明她是有才学有能力来养活自己的。杜少卿和武书也承认了她的才能,名士武书特意为她写诗送行,并路费交她携带于身。表现她才学的另一个重要情节是知县令她当面做诗,她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信心:“请随意命一个题,原可以求教的”,便“不慌不忙,吟出一首七言八句来,又快又好”,简直有曹植七步赋诗的魄力,其才华可见一斑。同样是知识女性的鲁小姐,作者却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这小姐资性又高,记心又好,到此时,王、唐、瞿、薛,以及诸大...